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著名捕鲸、捕鲨之乡——外罗

发布时间:2010/4/18 10:22:16  来源:碧海银沙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01年12月19日,广东徐闻县渔民翁绪业和梁开庭,把网住的一条重约1500公斤鲸鱼拖回该村海边,引来众乡村民围观。(陈又新 摄)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何 强 编辑/棱 枫) 鲸鱼和鲨鱼因体型庞大而凶猛被称为“海洋之王”和“海洋的霸主”!鲸鱼是世界上现存物种当中体形最大的族类,也曾是人类所需求的肉、油都是医药和工业原料等极为重要的来源之一。而鲨鱼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近5亿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1亿年,逐步演化为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掠食性动物,堪称生物演化的一个奇迹。在徐闻县外罗港的渔业专区,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捕鲸、捕鲨之乡”。据有关史料记载,外罗港的渔民世代以捕获大型的鲸、鲨为生,已逐渐形成一种产业,其产量大和专业化而被誉为“捕鲸、捕鲨之乡”。

外罗埠是历史悠久的渔埠

  外罗港大型灰鲸骨骼成为都市镇馆之宝

  在广州市文化公园内的水产馆,陈列着一幅巨大的鲸鱼骨骼,引起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的很大兴趣。这幅巨大的鲸鱼骨骼,它的来由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外罗渔港码头

  1953年3月19日,外罗港捕鲸船队组织了10多只拖风帆船和10只钓海的小木船,每只船上有渔民6—7人,专程开往深海捕鲸。上午10时左右,10多只拖风船离外罗埠7、8海里的“一连沙”一带的海面上,发现一条鲸鱼在游动,它灰黑色的脊背浮出水面一尺多高,还不断向天空喷射几米高的水柱。捕鲸队的领头船迅即向鲸鱼驶去,船靠近了,鲸鱼仍稳着不动,似乎无动于衷。渔民杨国存举起扎在粗麻缆上的鱼钩,瞄准鲸鱼的脊背用力抛去。弯曲的鱼钩有60多公分长,十分锋利,正好扎在鲸鱼的脊背上,鲜血直灌,顿时染红一片海水。与此同时,其余的船只也一齐驶集近来,围住鲸鱼,争着抛钩。捕鲸队有个规定:抛中第一钩的得头奖,抛中第二钩的获得二等奖,抛中第三钩的定为三等奖……..。船队一连向鲸鱼抛了10多钩,疼得它翻滚挣扎,滚起汹涌的海浪,差点把船掀起。由于中钩过多,它挣扎不脱,终于筋疲力尽,只好带着铁钩浸在海里。当这条鲸鱼被捕不久,又有一条鲸鱼迅猛游来,在被拴住的鲸鱼身边游转。渔民们断定已捕的是条小鲸鱼,母鲸心痛,跟着追逐旋转,不忍离去。渔民们接着又连续向这条母鲸抛钩,击中10多处,母鲸中钩,不知何故竟稳着不动了,和小鲸一起带钩浸在海里。此后,捕鲸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第二天中午,才把这两条鲸鱼拖回外罗港。直到潮水退后,鲸鱼搁在岸边的沙滩上。这时侯,外罗的人们才发现:鲸鱼的头部扁圆,身圆,脊背部灰黑,腹部乳白。这两条鲸鱼中大的母鲸重4万5千多斤。小的子鲸也有数千斤重,共值2亿多元(新币)。

在外罗埠,人人以渔为生

  为了答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外罗渔民特地将那条大的母鲸鱼骨骼制作成标本赠送给当时的广东省主席叶剑英和副主席陶铸,并存放在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内,一直陈列至今。该骨骼长17米,宽4米,高2.1米,重22.5吨,现存于文化公园海洋水产干标本区正大厅的入口处,显得格外醒目,半个世纪来参观者无数。在1954年春到1956年5月期间,毛泽东主席两次到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参观,曾在正大厅指着来自外罗鲸鱼骨骼标本前对随同领导说:“南海水产资源丰富,要很好地开发,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显示了解放后渔民生活的好转以及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由于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幅鲸鱼骨早已成为文化公园水产馆的镇馆之宝。

多年前网捕到的锯鲨(外罗渔港沙滩上)

  另悉,就在林发广等人捕到此条大鲸鱼的第二天(3月20日)上午8时,外罗渔民林铁牛、张良就等人的10艘钩钓船队,在外罗航道四行尾处,又猎到大小鲸鱼各1条,其中大的鲸鱼拖到海安港,小的鲸鱼则拖到外罗处理,大鲸鱼长17.5米、宽5.6米、高2.2米。不到24小时捕鲸数量和产量都如此之多,创了湛江捕鲸史上的最高纪录。还有,在当月29日下午,外罗渔民杨国来等5对风帆船组成的船队,在外罗航道二道沙海区,又捕到大小灰鲸各1条,当夜拖回外罗渔港……。可以说,曾经显赫一时的捕鲸战绩使外罗的“捕鲸、捕鲨之乡”更添光彩!

倒刺的竖枪的枪头就是这种类型的(资料图片)

  外罗港捕鲸、鲨业的辉煌历史

  中国捕鲸量历来很少,而三面环海的雷州半岛一带却盛产鲸、鲨。自明朝起,雷州半岛一带捕鲸、鲨已是远近闻名。渔民很早已会用鲸脂制油,作为渔业实物税,向朝迁进贡。据记载,明洪武24年(1391年)雷州府贡鲸油就有3184斤28两4钱,为广东之冠。而跟鲸鱼相比,由于受中国人饮食喜好的影响,鲨鱼的商业价值就更要大得多了,虽鲨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鱼类,但由于它的鳍非常珍贵,可以制作鱼翅,因此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自古以来皆被食客们奉为至尊美食,从明代开始,外罗港群翅就被列为上等的皇宫贡品,除了鳍可制作群翅,另外鲨鱼的肉、肝油和软骨也是能满足人口腹之欲的美味。据《广东通志》、《雷州府志》等相关史料上的记载,明末清初徐闻沿海的外罗、新寮一带捕鲸船多达百艘。规模庞大,技术要求甚高的捕鲸业都如此发达,其它海洋捕捞更不在话下。据清宣统3年《徐闻县志》记载,外罗渔业行政专区在明代开始捕鲸和鲨,民间把躯体庞大的鲸鱼称为“海龙公”,鲨鱼称为“大鱼公”。清朝嘉庆年间,外罗埠渔民曾组捕鲸、鲨队在外罗门海域甚至外海进行捕捞。

徐闻民间人士何德强先生收藏的外罗渔民自捕的完整的鲸鱼骨,长达5米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山傍海的徐闻地区自古物产丰饶,物华天宝。历朝历代进贡朝廷皇宫的上等土特产品较多,而据史料上的记载和深入调查了解,徐闻古代就曾有徐闻良姜、徐闻外罗鲸鱼油、徐闻外罗的群翅和徐闻虎骨酒分别是宋、明、清三朝的四样进贡皇宫供皇室御用的朝贡品。在这四样皇宫贡品当中,就有两样(群翅和鲸鱼油)是来自外罗的。而相对来说,徐闻外罗的群翅名气比其他上三件朝贡品更大,其在自明清两朝开始就已被列为上品的宫廷御膳。据《广东通志》、《雷州府志》的有关记载:从明代开始,外罗港群翅就被列为上等的皇宫贡品。建国后,它又曾被选为国宴用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招待的宴席中的首菜就是外罗群翅,引起世人的青睐!

  外罗港为雷州半岛一带唯一的渔业行政专区,由于一个半岛形的陆地和一个港湾组成,外罗港所有的居民从古至今都以海为生,靠打鱼为业。外罗渔民的祖先都是明初从广东吴川、电白、阳江等地迁来定居的“疍家佬”(水上人家),经过数十代人的水上历练,个个几乎都是浪里白条式的捕鱼好手。他们的捕捞重点不单止是小鱼小虾,还有海洋中最难惹的家伙们——鲸鱼、鲨鱼等,而据徐闻县有关渔业史料记载,从1963年至1980年的十八间,外罗渔港就提供群翅2912副,平均每年是162副,最高年达510副(1976年),那时的外罗群翅已饮誉全球!

倒刺的竖枪的枪头就是这种类型的(资料图片)

  从古到今,外罗港渔民同鲸鱼之间的搏斗已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外罗人对捕鲸、鲨等“海龙公”和“大鱼公”的技术最为了解,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曾经历过较大型捕鲸、鲨活动外罗的老渔工告诉我们,鲸其实有很多种,从体长1.5米左右的海豚,到体长达到30米的蓝鲸不等。最大的鲸的体重有140多吨,在所有海洋和很多沿海水域都生活着鲸,雷州半岛沿海一带过去是非常多的,尤其在琼州海峡临近南中国海一侧,因其体型庞大,徐闻人尊称之为“海龙公”。而捕鲸一年四季皆可,但一般来说在每年冬春季节,鲸鱼会游到浅海产子,此是捕鲸的旺季。而作为专业捕鲸的渔工,在以前捕鲸旺季之前,外罗埠专业的船工就都上县城委托铁匠打造尖锐铁头的倒刺竿标枪和刚屠刀具,并向麻缆厂专门订做粗大的麻绳等捕捞器具。冬至一过,渔民便组织船队巡猎,首先每个船队皆附设有专职瞭望,负责瞭望和观察海情的艄公和老渔工都是一些常年出海与渔、与海为伴,渔猎和海洋经历的经验非常丰富,经常是一看海面是清流还是浊流,就能分辨出下面是什么鱼;从波纹看风向,从云彩观气候。对于捕渔和天气变化的关系,经验丰富的渔民们甚至有常用的口诀,比如:“鳓鱼爱月亮,墨鱼爱阴天,鲨鱼跟着墨鱼走,张开大口像漏斗”等等。

陈列于徐闻县博物馆的鲨鱼皮标本

  在发现鲸鱼后,船队的各船徐徐驶近猎物,用“突刺法”捕捉。船队由9-10船组成,每条船上有10多个人,其中船老大是经验最丰富的人。捕鲸的渔具是一种带索有杆的鲸标(叉头有倒刺,叉头刺入鲸肉后倒刺即扬起),长1.5-2米,重10公斤左右。麻绳、钢屠刀(另外,渔船边上面拴着竹排和泡沫等物作为浮子,用以牵住潜入水中的鲸,以待其体力耗尽)。鲸一旦被渔标刺中,便带着绳索逃遁,直到筋疲力尽浮出水面,人们在那儿用捕鲸标枪和钢屠刀将它杀死,用麻绳拖到大船边,用有刃的长枪割取油脂,并把其拉回码头取完肉再抛弃骨骼。外罗的老渔工说,与现在的机械化的捕渔船只不同,古时外罗渔人用于的捕鲸、捕鲨都是开着一条很大的大船和几条中型木船之外,还有旁边再跟着几条看似不堪一击的小木船,用最简陋的工具,全靠人力征服海洋“巨无霸”。在靠近大鲸近,小木船先行靠近,标枪手站在船头,手持渔标竖在后面,准备攻击。在靠近目标的最佳位置后,根据经验选择最好机会和最准确部位,马上举起渔标,用尽全身的重量和力气,高高跃起,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美丽弧线,非常敏捷地将渔标刺入鲸鱼的后背。当成功刺中目标后,船队中的其他渔船也快速围拢过来,挡住鲸的退路并加强对鲸的攻击。随着人们在鲸的身体里面越割越深,鲸痛苦地扭动着,大海也染得一片血红,渔工的手上、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腥红的血液。如果鲸不愿意放弃挣扎,战斗可能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外罗渔民家中一般都收藏有鱼翅

  说起捕捉鲸鱼的历程,外罗的老渔工们都无限感慨和唏嘘地说,其实这是一件相当危险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有非常良好的水性和无与伦比的出色胆略才行,因以前都是用原始性抛竿法来操作的,后来才改成钩钓法。而前一种方法也就是抛竿法这种方法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当他们发现目标——鲸鱼或鲨鱼时,船就会慢慢地靠近,到距目标时,师傅(头标)就会伺机率先奋力跃起,手持带尖锐铁头的倒刺竿标枪狠狠地插向鱼背,倒刺的标钩锐利,缆绳连接牢固,一头缠在船上,一头随杆操作。每船若干组,每组2人,一人抓标,一人管索,由技术高经验足的人负责头标,一般离鲸鱼2-3米时,头标开始投掷,不管脱落与否,其他标手补投,数标齐下,万无一失。当倒剌的竿标枪深深地插入鱼的皮下脂肪的肉时,然后抛竿手才迅速从海里游回船上,而其余的人则用粗大的麻绳缠住它庞大的躯体,任它在水中翻腾但不放手,当挣扎到一定程度体力不支时,用刚屠刀劈砍它的其他部位。当然,鲸鱼这些海洋霸主是不会这么容易就束手就擒的,它会不断在海中翻腾跳跃,如果被鲸鱼巨大的尾巴扫到,任何人大概都会立刻失去意识沉入海中溺亡。而且鲸和鲨的体型庞大,脂脂都相当的厚,尖锐铁头的倒刺竿标枪要想触及它下面的皮下脂肪肉需要极大的力量,负责抛竿标枪的船老大们每一次跃起都可能有去无回,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很多时侯一般都是数个经验丰富的人同时跃起来轮番地抛竿。而且斗这些体型相当庞大的“巨无霸”除了力量之外还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毅力,还有经验!想想要征服一条20多米长、达数十吨重的鲸鱼或凶猛异常的大鲨鱼,需要至少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激烈搏斗。当捕获猎物后,渔工们先鲸绑定在船边或用绳索拉住拖回岸边,先把鲸脂从鲸鱼身上分离出来,然后拖回岸边后将鲸鱼肉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残存在骨头上的肉刮下来,最后抛弃骨骼和其他无用的残余物。老渔工还心有余悸地说,并不是每次捕“海龙公”都顺利的,要是遇到意想不到海况突变,风雨要来时,摆在前两条路:一条是砍断渔绳,立刻返航;一条是冒着风险,坚持到底。而且在捕“海龙公”时,尽管渔工们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但是死亡的威胁是他们所无法掌握的。作为渔民,他们就把这些全部交托给海神和妈祖了,他们出海之前,先要请求海神和妈祖保佑他们在海上度过平安成功的一天。按惯例每年的5月,捕鲸的外罗渔区都会大演海公戏、唱姑娘歌、祭拜神灵,祈求来年有更好收成,这种风俗文化直至解放前后,在捕鲸渔民中仍十分流行。

开拓新产业,外罗海上鱼排养殖场

  据外罗的渔民们的口头说法,早在清代以前外罗便有较专业的捕鲸业行为,活跃的进行了鲸鱼活动。但若要说到外罗渔埠和鲸鱼业,那要追溯到更早,因为古时没有煤油,用鲸油(鲸脂)点灯照明,无烟无臭耐用,是宫廷最为欢迎的贡品。鲸的鲸脂是集中在鲸皮肤表层下的一层厚厚的油脂,在其他植物油和石油广泛使用之前,鲸脂是主要的油类来源。而鲸肉和须都是非常有用的,鲸须即在有些鲸的嘴里发现的角质物质在发明赛络硌和其它塑料材料之前,被用来制作束带和扇子等等,用途十分广泛。另据记载,明洪武24年(1391年),广东省雷州府进贡宫廷的鲸油就有3184市斤28市两4市钱,首推遂溪县进贡最多。到明弘治15年(1502年)徐闻县的鲸油上贡跃居雷州府首位,而徐闻县的鲸鱼油中大部分是来自外罗的,当时雷州府进贡鲸油为广东之冠。到了明末清初,捕鲸更是普遍。据有关史料上的记载,当时徐闻沿海的外罗、新寮、城内、白茅一带的打“海龙公”船(捕鲸船),鼎盛时期达百艘以上。仅新寮六湾村就有30吨级帆船10艘,捕鲸人数过百,由此可见当时捕鲸业相当发达。
  相对于鲸来说,体型较小的鲨鱼所采用的捕捉方法有数种:古时一般采用绳钓法和流刺法,绳钓法是一种类似于钓鱼的方法,用巨大的鱼钩,不过鱼饵是大块的鱼肉或大袋的碎鱼末等充满血腥味的东西。还有一种流刺法,是用鱼叉叉住被血腥味吸引而来的鲨鱼,饵料可以是碎鱼末、碎鱼内脏,也可以是纯粹的动物血液。将其成功钩钓住后,用钩绳来回不停地拉动以消耗其体力,再将系有叉、镖等,采用投掷方式刺入鲨体进行猎捕。后来又分别改进采用一种大铁钩法和一种叫网围等方法,并曾结合起来数法并用,以提高捕鲨的效率。但相对来说,属于凶狠的肉食动物的鲨鱼捕捉抓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以前用的两种(绳钓法和流刺法)方法都要先要冒险将尖利的鱼叉插中鲨鱼,由于鱼叉连着缆绳,绳上还挂着一些浮标,所以鲨鱼被刺中后难以沉入海底逃脱,而渔船则放长缆绳随鱼而行,直至鲨鱼筋疲力尽,再将它拖近海岸来,这一过程一般都要耗几个小时或以上。

为了答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外罗渔工特将一条鲸鱼骨送给当时的广东省主席叶剑英和副主席陶铸,后存放在公园水产馆内。该骨骼长17米,宽4米,高2.1米,重22.5吨

  据外罗的一些老渔工回忆说,鲨鱼是一种凶猛的鱼类,以前当钩钓住大鲨鱼后,如果船体较小的,或一任鲨鱼拖着他们向深海区飞驰。一般鲨鱼狠狠奔驰一阵,速度就会缓慢了下来,因为它们的体力也耗得差不多了;或请求船队其他大的船只赶过来一起增援抛渔叉或网来进行捕捉。相对来说,鲨鱼的体积没有鲸鱼那么庞大,一般两至三艘约五六米长的渔船就可捕捉,但其比起鲸鱼来更加敏锐和凶猛,捕捉起来对渔民来说危险性更大一些,一旦捕捉成功后一般使几根大缆绳将其拖住拉回港内再时行分割。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外罗的捕鲨专业队很多,也涌现了不少捕鲨能手,如林德芳就是其中一个。林德芳(1913—1985),徐闻县外罗渔业行政专区跃进街人,由于自幼家贫,13岁随父出海,经过苦练成为捕鲨能手,他改进了抛竿法和抛钩式捕捉鲨鱼的方法。练就一身捕捞技能。1958年,林德芳带领一支外罗钩钓船队开赴外罗门水道附近和北部湾南沙尾、清澜沙鱼场捕鲨,生产群翅1100多副,创造中国捕鲨鱼历史最高记录。近年来,由于鲨鱼资源的萎竭,外罗的捕鲨业已经较以前大幅下滑,虽偶有斩获,但已经相当稀少。

1954年春、1956年5月,毛泽东主席两次到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参观,曾在正大厅指着来自外罗鲸鱼骨骼标本前对随同领导说:“南海水产资源丰富,要很好地开发,为社会主义服务。”(资料图片)

  外罗港捕鲸、捕鲨的辉煌历史已成为一种追忆……

  鲸鱼是在海洋活动的哺乳类动物。1946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捕鲸会议,由15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捕鲸公约,美国为条约批准书的寄存国,1948年7月条约生效。1949年又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会议,此后每年召开一次,讨论修正捕鲸法规、受保护鲸的种类和捕鲸限额等。1982年第34届国际捕鲸委员会又通过决议,在1986年度捕鲸季节过后暂时终止商业性捕鲸。中国于1980年9月在国际捕鲸公约上签字。自1981年起已完全停止对鲸类的猎捕。我们查阅各种志书和文献记载,建国后除了1953年那几例典型外罗的捕鲸记载处和以后的一些简单的记录外,其他的都没有外罗近期的捕鲸记录和过程了。追问当年曾捕获得巨鲸的外罗渔民,他们也说现在外罗已经很少再有出海捕鲸的船队了,就连单独捕捉到鲸鱼的的事件也较少,徐闻县渔业部门也没有反映近几年捕鲸的数据!至于具体的情况我们无从得知!虽近年来,南方沿海各地偶有一些鲸鱼搁浅在海滩的事故发生,但事实上现在能捕捞到的鲸鱼数量也是非常少了!

来自外罗的鲸鱼骨骼标本,放在展厅入口正大厅,格外醒目,半个世纪来参观者无数

  鲨鱼虽是一种凶猛的肉食鱼类,由于它的鳍非常珍贵,可以制作鱼翅因此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鲨鱼鳍被食客们奉为至尊美食,鲨鱼的肉、肝油和软骨也是能满足人口腹之欲的美味。此外,鲨鱼的肝油和软骨还能被用于化妆品和营养品中。鲨鱼可以说得上浑身是宝。据有关估计,每年全球大约有1万吨的鱼翅贸易量,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鱼翅进口和消费地。作为一种奢侈消费品,一碗鲨鱼鱼翅羹在香港的酒店能卖到100美元。但由于鲨繁殖能力低,鲨鱼发育缓慢,繁殖率低,许多鲨鱼种类要长到10多岁才有生殖能力,绝大多数鲨鱼种类每次生产不到100尾,过快捕捞速度可能影响鲨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护鲨鱼,许多国际组织纷纷采取行动。1999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采取一项国际鲨鱼行动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对鲨鱼条款进行修改。200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成员国禁止鲨鱼鱼翅交易。

  外罗的捕鲨业的情况和捕鲸业有些不同,建国后的捕鲨的捕捞量才达到高潮,之后又由于捕捞技术改进和资源萎竭等方面等原因而持续回落:我们从徐闻县海洋渔业和水产部门仔细查看了外罗渔港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捕获鲨鱼的有关资料:鱼翅产量的变化,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激增,而后到了七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呈下降趋势的:其在1975年达到高峰期为16.65吨,其中群翅数量为458副;1976年鲨鱼数量11吨,其中群翅510副;1977年5.65吨,其中群翅数量为368副;1978年4.7吨,其中群翅250副;1979年2.35吨,其中群翅90副;1980年就只有0.69吨,其中群翅31副。

巨型的外罗鲸鱼骨

  外罗渔港鲨鱼产量方面的波动则有些大,高峰期的1965年外罗产量是64.6吨,1970年是22吨,1975年突然升至205.6吨,1976年稍降为136.6吨,1977年51.9吨,1978年37.6吨,1979年下降到只有2.4吨,1980年为1.8吨,此后逐年下降到最低点,只有零星生产。资深的外罗渔民说,以前一般的捕鲨者在捕获鲨鱼的时候,因为鲨鱼肉非常廉价,而鱼翅却能卖上好价钱,所以他们会将用于制作鱼翅的背鳍、尾鳍和胸鳍割下来,然后把浑身血淋淋的鲨鱼重新扔回海里。但现在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渔业资源的枯竭的因素的影响,鲨鱼肉和其他器官也是十分抢手的行货。据外罗资深的渔工向我们表示,在1960年时,我国第一对专捕鲨的机动拖网船在外罗埠建成投产,当年外罗埠产群翅500多公斤,至1976年产群翅达510副。在当时,徐闻的群翅加工业曾屡次荣获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奖励。然而,由于兼钓小机船急剧增加,钓具粗细配套规格齐全,海洋渔业的急剧衰退得相当厉害,导致外罗的群翅产量日渐下降。再之,鲨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今已严禁捕捞,上等的外罗群翅已成为了珍稀极品。

  展望未来,过去外罗捕鲸捕鲨的辉煌历史只能成为成为一种追忆,而外罗渔港也由于历史的变迁而多元化发展,由过去著名的“捕鲸、捕鲨之乡”进行大变身,由于渔业行政专区撤消并入附近的乡镇,也由过去的单一捕捞变为海上网箱养殖、海洋渔业产品加工、沿海稀有金属矿产开发、海洋风电、农业种植等多道运行的发展模式。并在未来拟扩大渔港工程建设,提供较完善的码头设施,提供更美观更景致的自然环境,摆脱人民对渔港仅具渔船停泊、渔货交易的传统印象,带动渔业由初级产业提升为兼渔农商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3442 关键字:捕鲸,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