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生鱼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生鱼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其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区养殖生鱼,多采取成鱼池套养和集约化精养。生鱼集约化精养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养殖生鱼的主要模式,亩产量一般达2-3吨,高产塘每亩可达4-6吨。
成鱼池套养
成鱼池套养就是在主养草鱼、鲢鱼、鳙鱼的池塘中套养少量生鱼鱼种,以吞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气、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充分利用水体、减少饲料损耗,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1、套养生鱼池塘要求
水面最好在10亩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塘,否则生鱼存留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
2、套养生鱼鱼种的方法
生鱼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有时可吞食相当于本身体长2/3的鱼种,因此,投放生鱼鱼种的方法很有讲究,比主养鱼种小,一般为60-80克/尾的隔年鱼种,每亩放20-30尾,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喂饲料,以池中野杂鱼为食。到年底干塘起捕,尾均重可达800-1000克;如投放6-8厘米的鱼种,每亩投放40-50尾,到年底干塘起捕,尾均重可达600-800克,亩产生鱼20-30公斤。
3、饲养管理
成鱼塘套养生鱼一般不需要其他特殊饲养管理,但要注意的是:生鱼善跳易逃,尤其当饲料不足,遇雷雨天,有时可跳起1米多高,顺水“过道”逃跑。为此,投放生鱼种后,要注意进出水口拦栅,以防外逃。在池塘岸边水面上种植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有利于生鱼隐蔽、摄食。
集约化精养
1、池塘要求
生鱼精养池以土池为好,不但造价低且适合其生活习性,便于调节水质,还不损伤鱼体。水面大小均可,但水面太小水质易变坏难于调节;太大则容易造成生鱼苗摄食不均,驯食困难,难于管理。因此,精养塘一般3-5亩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淤泥,鱼池四周环境安静,排灌方便。种鱼下池前,鱼池彻底排干晒底,用生石灰和茶粕清塘消毒后进水培育浮游生物,池水pH值要求7.8-8.5,透明度为30-40厘米。根据生鱼喜隐蔽、怕曝晒的习性,池内可种植些水草、水葫芦、通心菜等,种植面积为池水面的五分之一,以调节水质和供鱼隐蔽。
2、鱼种投放
一般从2、3月份至10月份均有养殖户放养生鱼苗,但放养时间多集中在4-6月份。放苗前,先放20-30尾试水,以观察水体药性是否已消失。放养规格要整齐,鱼种健壮、低伤病,过筛后按大小规格分塘饲养。放苗量视放养规格,一般全长3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放7000-10000万尾,全长10厘米鱼种每亩放5000-6000尾。若水质良好,使用膨化饲料喂养,饲养经验丰富,则可以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反之,则应降低放养量。
3、饲料投喂
生鱼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生鱼仍以冰鲜鱼、小杂鱼作为主要饵料,但已有不少养户用膨化饲料取代冰鲜杂鱼饲养成生鱼取得成功,而且这也将成为今后集约化精养生鱼的主要方式。投喂膨化饲料驯食方法为:开始用冰鲜鱼浆诱食,2、3天后根据鱼苗口径用相应大小的膨化饲料与冰鲜鱼浆拌喂,直至主要用膨化饲料(90%以上)或全用膨化饲料,驯食过程需5-7天。每天早、晚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6%。投喂量应视水温高低、水质好坏来调整。
4、饲养管理
在养殖管理上需要注意经常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高密度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如不换水将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增加,水体溶氧含量减少,影响生鱼食欲,出现生鱼吐料现象,从而影响生鱼生长,且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因此,要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池水中也可以加入复合细菌等微生物来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在雷雨天应防止生鱼起跳上岸逃跑。
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每月投喂“保肝宁”、“健胃散”、维生素C等鱼类保健品,持续5-6天,以加强生鱼的抗病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