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企业将为制造假冒伪劣的行为付出高昂代价。”3月25日,在“蔬菜安全与农药产业规范”研讨会上,广东省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陈智红介绍,为改变全省农资商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低位徘徊的现状,近年来广东省工商部门着力构建农资商品质量科学监管体系,加大对假劣农资商品和制售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陈智红指出,以往采用直接用产品出产检验的验收方案监督抽查肥料农药,以致检验结论只适用于某个生产批次,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存在重大缺陷的根源之一。经过充分论证,确定采取适用于监督抽查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平均值的计量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标准》(GB/T4900-94),将监督抽查结果的适用对象——监督总体确定为“抽样范围内与被抽样商品相同厂家、相同品名和相同型号的商品集合”,使检验的不合格结论可以适用与同一厂家的同一商品。由此,工商部门就可以有效的扩大不合格商品的封存范围,以最大限度控制不合格商品的流通和保护消费者权益。采取了新的标准以后,对制造假冒伪劣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威慑力,因为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会更为高昂,当工商部门发现了假冒伪劣商品之后,会对其所有的商品进行查封。
此外,工商部门还进一步完善复检和异议等权力救济制度,建立了全程追溯监督机制,开发了广东红盾网监督和记录软件,一旦检测发现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门可通过农资监管专版的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该商品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库存量,并对相关的经营者进行调查和处理。截止目前,该系统已建立13229家网上帐户,汇总了10344种肥料、农药商品品种信息和445984条商品记录。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陈智红介绍,从2008年起,全省化肥农药整体抽查合格率已经从原来了50%-70%上升到80%以上。2009年工商系统一共立案查处了农资违法案件2018宗,案值1765.09万元,查扣不合格农资商品266.6吨,取缔392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3.48万元。
“此次海南毒豇豆事件给广东敲响了警钟。”陈智红表示,2010年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农资市场的科学监管体制机制,继续加大对农资监管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