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天津人对海鲜产品的喜爱。进入4月后,大量的对虾、螃蟹和皮皮虾逐渐出现在市场上,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日,记者从市水产局获悉,今年天津将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7亿尾、中国对虾苗6.2亿尾,这些海鲜产品将让市民大饱口福。
去年渤海湾中国对虾丰收
去年,天津在渤海湾放流中国对虾6.26亿尾,是放流数量最多的一年。而天津海域放流中国对虾的捕捞量约为551.55吨,产值约为8824.8万元,渔民单船收入在20万元—35万元之间,海洋捕捞中国对虾也呈现从未有过的丰收景象。通过增殖放流丰富了渤海湾水生生物资源,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同时增加了渔业资源,促进了渔民增收。
五年内将投放苗种74亿尾
未来5年内,天津将共向渤海湾投放水生生物苗种70.3亿尾,向海河水系投放苗种2.3亿尾,加快修复“蓝色食仓”,重现津沽水清鱼丰美景。同时,天津还要向水库投放苗种1.2亿尾,向市区河道投放苗种2000万尾。通过增殖放流补充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群体数量,改善、修复海河、潮白河、于桥水库等大面积淡水的水体质量和渤海湾水生生态系统,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渔船装“千里眼”避免碰撞
据介绍,为提高渔船避碰能力,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天津已为首批150艘渔船安装AIS设备,使这些渔船具备“千里眼”。据了解,随着天津远海作业渔船的增多,每年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碰撞事故,给渔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AIS设备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具有识别船舶、协助追踪目标、简化信息交流并提供其他辅助信息以避免碰撞发生等功能。该系统为渔船在海上航行生产过程中及时辨别、避让附近船舶提供了保障。
人工渔礁给鱼虾贝安“家”
天津日前向渤海浅海区域投放了84个人工渔礁,为水生生物创造适合栖息繁衍的良好海洋环境。此次投放的人工渔礁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全淹性生态渔礁,体积在1立方米左右,分为圆管型和星体型两种,可以有效避免违法捕捞,同时能够为各种贝类和藻类提供足够的附着空间。此外,人工渔礁还可以消耗水中的副营养化物质,从而控制赤潮的发生。
预计未来,天津还将向渤海浅海区投放2000个人工渔礁,进一步扩大人工礁群的面积。今后10年,在天津沿海将建两座人工渔礁群,总体规模大约为3平方公里到7平方公里。通过兴建生态型渔礁设施,天津将全面修复浅海滩涂把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调整捕捞作业布局、贯彻实施水生生物养护、发展休闲渔业等多项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渤海渔业发展提供更佳的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