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在揭示银鲫雌核生殖和两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在973计划“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快速生长的银鲫新品种(系)选育”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银鲫双重生殖方式的育种应用及其新品种培育”等项目的支持下,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异育银鲫(♀)与平背型(A系)异育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生殖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该品种已获全国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2-2007。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异育银鲫的第三代新品种。第一代异育银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银鲫异精雌核发育生殖方式,用兴国红鲤作为异源精子刺激银鲫卵子雌核发育生殖产生的全雌性后代。第二代异育银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采用血清蛋白的电泳表型在方正银鲫群体中区分出四个不同雌核发育克隆,经多年生长对比养殖试验发现克隆间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而选育出来的高体型异育银鲫。前两代异育银鲫在全国推广养殖后,已显著推动了鲫鱼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据统计,近十多年来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其年总产量已超过200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核基因组与平背型异育银鲫相同,线粒体DNA与高体型异育银鲫相同,为平背鲫和高背鲫的核质杂种。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在省水产良种试验站养殖试验场、关桥养殖试验场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长速度快,碘泡虫病发病率低;一龄异育银鲫“中科3号”比高体型异育银鲫生长快28.43%;二龄异育银鲫“中科3号”比高体型异育银鲫生长快18.0%;三龄异育银鲫“中科3号”比高体型异育银鲫生长快34.4%。2006年至2007年异育银鲫“中科3号”已在多个省试养过万亩,已得到养殖用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试养结果显示,与普通异育银鲫相比,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长速度提高15—25%左右,饲料系数降低0.1—0.2,明显降低了养殖成本,亩获利能力增加200—300元。据黄冈武穴养殖户反映:他们试养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每亩套养500尾,亩产鲫鱼150—200斤,而从其它地方进的鱼苗亩产鲫鱼不足100斤,增产幅度在50%以上。总之,经三年重复生长对比和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比已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高背鲫)生长快13.7%至34.4%,出肉率高6%以上。该品种已在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审定,为适宜推广的养殖品种。
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主要优点是:1、生长速度比高背鲫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2、其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3、与高背鲫相比,其碘泡虫病发病率低,4、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