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温暖的春风中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扬子鳄“搬家”。
约8000只休整了一个漫长冬季的扬子鳄从暖房中被放归到室外养殖池,在明媚的阳光中享受逐渐转暖的大自然。
记者在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从暖房中,把2007年和2009年的出生的幼鳄一条条地放进室外养殖池中。
繁殖研究中心技术科科长蒋宣清介绍,因为扬子鳄是冷血动物,自然越冬方式是在地上打洞穴冬眠,但由于保护区鳄鱼数量太多,只能养育在暖房中。每年研究中心要给扬子鳄搬家两次,一般春季放归养殖池的时间在3月20日以后;它们将在温暖的天气中一直在室外生活到11月底,冬季来临时会再次搬回暖房。
蒋宣清说,3月“搬家”的扬子鳄是第一批,还有约2000条2009年才出生的幼鳄要到5月气温较高时才能搬出室外,它们不会觅食,必须在恒温30℃以上的温室里接受精细喂养,还要吃黑鱼肉、鸡肉或牛肉搅拌成的肉泥;而已经放归室外的幼鳄,已经可以自己吃4到6公分的小鱼了。
中国特有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中国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也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
多年来,扬子鳄的生存环境恶化,分布范围缩减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狭小地区。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经过30年的人工繁育,目前这里人工圈养的扬子鳄已达一万多条,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