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春季来临,河豚鱼性腺逐渐成熟,毒性开始增强,且部分市民不识河豚鱼或对其毒性认识不足,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食品安全预警:市民要注意辨别,谨防河豚鱼中毒。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食用来源不明鱼类内脏,谨防河豚鱼中毒,如发现有违法销售河豚鱼的,可拨打962727电话向食药监部门举报。河豚鱼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市民购买鱼类时注意辨别。
河豚鱼又名鲀,或称鲢鲃鱼,民间将江湖中的河豚鱼幼鱼称为浜鱼、鲃鱼。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除集中处理。但由于河豚肉味鲜美,我国沿海地区(含本市)居民冒险食用河豚鱼导致中毒死亡的事件仍屡有发生。
河豚鱼体内所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性毒素,河豚鱼的卵、卵巢、肝脏、皮、肾、肠、眼、鳃、脑髓、肌肉和睾丸等部位均带毒。河豚毒素比较稳定,不易被一般物理性处理方法破坏,盐腌、日晒、一般加热烧煮等方法都不能解毒。每年清明前后是河豚鱼的性成熟期,此时河豚鱼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
河豚鱼中毒一般出现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内。发病起初症状是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有刺痛感。继而发展到四肢麻痹和全身软瘫,心率由加速而变缓慢,血压下降,瞳孔先收缩而后放大,重症患者因呼吸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对河豚毒素尚无有效的解毒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