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泰国笋壳鱼又名云斑尖塘鳢,是亚热带淡水名贵品种,它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是中型经济鱼类。其体形略长,粗壮,体色为黄褐色,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或池塘的底部沙泥与草丛中。它性情温顺,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强,适温范围为15℃~35℃,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小鱼虾、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人工养殖也可投喂配合饲料。由于它所摄食的饲料营养性好,所以其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也较大,并长得颇为肥美,一般成鱼重200克~400克左右,大者可达500克以上,最大可达5公斤。
市场前景广阔
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不仅在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受到人们欢迎,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每公斤价格在126元~130元,高时达到136元左右,在酒楼食肆的价格更贵,每公斤高达196元以上。价虽贵但仍经常短缺,在一般农贸市场与肉菜市场的水产店更是无货供应。另据悉,在泰国笋壳鱼的售价,每公斤高达240元人民币,比国内约贵近一倍。所以泰国笋壳鱼又是出口创汇名贵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养殖前景。据业内人士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经香港进口笋壳鱼,进口价每公斤120元~160元,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在东南亚笋壳鱼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其出口产品有一半以上来源于野生采捕,原产地国的养殖水平不及该省珠三角,产量也不大,市场上仍是求大于供,平均每天进入广东市场的仅1吨左右,目前国内市场尚未满足,国际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永乐认为,泰国笋壳鱼作为一种新兴的、高产值、高效益水产新品种,发展潜力很大。广东珠江三角洲各地的一些养殖户近年引进泰国笋壳鱼试养成功后,目前正在陆续发展养殖,并对发展这一品种充满信心。
人工养殖发展快
据试养经验介绍,泰国笋壳鱼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也较大,养殖时主要投喂鲜活杂鱼等,在加强饲养管理情况下,经七八个月养殖,当年个体可重达300克~35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左右,亩产可达250公斤~300公斤以上。因此,各地可根据内外市场需要,积极研究开发泰国笋壳鱼养殖,尤其研究繁殖鱼苗以解决发展所需种苗问题。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就放苗方式而言,有一次放苗和两次放苗两种,前者是放养1.5厘米~2厘米左右的鱼苗直接养成400克以上商品鱼;后者就是将1.5厘米~2厘米左右的鱼苗通过不同的方式培育至5厘米或以上的苗再放养到成鱼池养殖。相对而言,后者的成活率较为有把握些。
鱼种培育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而定。一般有:
土池培育法
与四大家鱼鱼苗培育方式相似,池塘面积不宜过大,2亩~5亩为宜,底质沙壤土为好,少淤泥,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放苗前用药物毒塘杀灭有害生物,每亩施肥250公斤~500公斤,“沤水”培育饵料生物,经5天~7天后,浮游生物大量繁衍。浮游动物生物量每升水应在20个以上时,即可放养1.5厘米~2厘米左右的鱼苗。放养后,视池中饵料量多寡,适当追肥;或者在放养笋壳鱼苗前2天~3天投放四大家鱼鱼花。1.5厘米以上笋壳鱼鱼苗已具备摄食四大家鱼鱼花或小虾的能力。生产实践证明7厘米~8厘米以下的笋壳鱼投喂活小鱼、虾苗的效果最好。应用这种方法培育笋壳鱼苗,待其长至5厘米以上时,可清塘分疏转入成鱼养殖。也可全部留在原池继续养至商品鱼规格。
围网培育法
在成鱼养殖池的浅水区,用密网或编织布围出占总水面1/15至1/3的面积作为鱼苗培育之用。在放养之前如土池培苗一样,先施肥培育饵料生物和放养四大家鱼鱼苗。经1个月~1.5个月培育,鱼苗长至5厘米以上时,即可将围网拆去,让鱼种进入大塘养殖。
网箱面积一般2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网箱高度1.5米左右。网目视鱼苗规格而定,放养1.5厘米~2厘米鱼苗时,可使用20目的网箱,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0尾~500尾,每天投喂轮虫、枝角类等饵料3次~4次或投喂小鱼苗。约10天后视鱼种大小和密度及时分规格和调整密度。待鱼苗长至5厘米以上时,可转至池塘或留在网箱养至商品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