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针对本月初媒体报道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内将大面积的湿地改变成鱼塘,对外承包经营,严重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的情况,昨天,盐城市政府做出正面回应说,核心区内确实存在1.6万亩养殖水面,但是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不存在“非法破坏保护区牟利”的问题。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媒体发布的报道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内将大面积的湿地改变成鱼塘,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危险。网友批评说:“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核心区这一块不可以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不可以有任何设施和建设,其中包括科学研究。这么严格的保护状态下,我们的核心区却对外把亲情湖工程改造成鱼塘。今天反映出来可能是1万多亩,但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当地《现代快报》也曾在去年底报道说,当地官员承认这是一个生态恢复工程,所建鱼塘,是由于保护区资金拮据和出于对各方利益的考虑。当地基层官员一直希望能把这块“土地”利用起来。
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薛盛堂昨天说,1.6万亩养殖水面是保护区管理处按照国家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复的“规划初期继续对这些地区进行自然度改造,保留低矮围圩蓄水,种植芦苇,营建淡水湿地环境,给丹顶鹤等珍禽建造一个半自然状态的觅食和栖息的场所”要求而建造的“生态工程”,目的是为了防止滩涂旱化。
薛盛堂还说,这片“生态工程区”经过多年运营,确实存在“水位过高、芦苇面积过少、鱼苗投放过多”等“管理问题”,目前已经在积极整改。而在核心区界外,确实也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水产养殖问题,盐城市政府将“积极推动传统养殖方式的转变,逐步建成生态养殖模式,最终达到水产养殖与自然保护‘双赢’的目标”。
盐城丹顶鹤保护区湿地面积越来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期媒体关于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状况的批评愈来愈多。既有批评核心区内将大面积的湿地改变成鱼塘,对外承包经营,严重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的报道,还有保护区定点的饭店公然叫卖天鹅肉等网帖广为转贴。盐城市还专门来南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述报道进行澄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