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中,氨氮是氨(NH3)和铵(NH4+)的总称。一般认为,铵的毒性极低,在正常生产中,一般不会发生铵中毒,但氨的毒性极强,业界所讲的氨氮中毒指的就是氨中毒。近年来,经常发生由于池塘氨含量偏高引起鱼虾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慢性中毒死亡等情况。
此外,由于氨含量过高引起的细菌感染或病毒性疾病暴发等情况也常有发生。可以说,氨是水产养殖业上最被重视但又不能很好控制的一个因素。
氨产生的原因
氨是由鱼虾残饵、生物尸体、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等经氨化作用产生,是鱼虾的剧毒性物质,被称为鱼虾的“头号隐形杀手”。养殖池中存在大量鱼虾排泄物、残饵和各种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因此,养殖水体中必定存在氨,而且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可能会越高。
目前的养殖模式多为人工投饵的高密度精养模式,放养数量大,品种单一,直接的后果是池塘的生物多样性缺失,导致池塘中的能量流动缓慢,不能将投入的饵料充分利用和将残饵、粪便及各种生物的尸体等含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造成含氮物质大量积累在水和池底。当池塘溶解氧含量不足或硝化系统不足以将这些含氮物质正常转化为氮气时,将引起氨积累。
氨对鱼虾的危害
由于各种鱼虾蟹的个体和品种差异,氨对各种养殖鱼虾的毒性是不同的。为保证鱼虾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尽量将氨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氨对鱼虾的毒害作用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据报道,在0.01-0.02mg/L的低浓度下,氨会干扰鱼虾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并会降低血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鱼虾会出现慢性中毒现象。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生长缓慢。在0.02-0.05mg/L的次低浓度下, 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病原共起加成作用,使鱼虾致病,加速死亡。在0.05-0.2mg/L的次致死浓度下, 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粘膜, 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也会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甚至直接造成生物体死亡。在0.2-0.5mg/L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
发生慢性氨中毒时,鱼表现为生长缓慢、体色难看、食欲下降、游动无力、经常浮头、鳃丝发紫、粘液增多、组织坏死等,部分可见肝、肾肿大出血或肝硬化。鱼虾发生慢性氨中毒时,由于每天死鱼并不多,养殖者往往会误认为是细菌性疾病。发生急性氨中毒时,鱼虾发生组织缺氧而浮头(开增氧机或撒增氧剂都没有效果),表现为严重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有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甚至出现异常狂游、乱窜,严重时窒息死亡。
预防氨氮积累的措施
氨是含氮物质代谢降解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另外一些海水养殖品种排泄是泌氨的,我们不可能控制它产生,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养殖管理,防止氨的积累。因为只有氨的浓度达到或超过养殖动物所能承受的范围时,才会使动物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预防氨积累:
1.合理的放养密度及科学的投饵。过高的放养密度,投饵量大,如果排污、换水、增氧等条件跟不上,由于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必然会引起氨含量偏高。在珠三角地区的胡子鲶、乌鱧等养殖池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大,加上没有排污设施,池水中氨的含量过高,常导致鱼发生慢性中毒,引起鱼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氨中毒大量死鱼。
2.保持充足的溶解氧。通过使用增氧剂、增氧机及换水等措施,使池塘水体溶氧充足,特别是底层水要有充足的溶氧,有利于硝化系统正常工作。此外,要经常巡塘及时观察鱼的体质、吃食情况,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氨超标。
3.如果发现鱼虾活动异常,并且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02mg/L,应采取措施进行改善。日常水质和底质管理,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底质处理。鱼虾收获后,要•¬晒池底,氧化池底的有机物。养殖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底质清淤和排污,降低水体有机质含量,同时使用底质改良剂,如底速安、颗粒底净、活底灵等。
2)正确施肥。应正确选择肥料品种,春天一般可选择有机肥,而夏秋不宜使用有机肥,应选择无机肥。施肥量应根据水温、水深和池水肥度而定,要选择天气晴好,水温在25℃左右,上午l0-12时施肥。春天使用颗粒肥宝、肥水专家等,用量为每亩水体2-3kg,夏秋季使用肥水灵,一次量,每亩水体1kg同时加入高效绿水威,一次量,每亩水体2-3kg。午前施肥水温不太高,有利于降低氨气的毒性。施用氨肥时要防止水体pH值过高。
3)使用光合细菌也能很好地降低氨氮。方法是,首先使用池塘解毒宝和底净2号,一次量,每亩水体1kg和2kg,隔天使用光合细菌,一次量,每亩水体1-3kg。
4)选用高质量的饲料,投喂时做到少量多餐,尽量减少残饵。片面强调饲料蛋白含量或过分强调多投饲料加快养殖动物生长,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容易引起池塘中氨含量过高,导致鱼虾氨中毒。
5)定期氧化消毒。选用氧化性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鱼菌清,选用片剂、颗粒剂,如活底灵、底居安、池底消毒剂等可以提高池底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池塘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降低池底的氨氮含量。
6)定期补注新水。如有条件可在池塘中适量种植浮萍、水花生等植物,可有效吸收氨。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渔药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