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3分报道,随着气温回暖,持续三个月的黄渤海海冰冰情接近尾声,这场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冰灾让山东、辽宁等地的海水养殖业损失惨重。与其他行业受损不同,一向活跃的商业保险,在海水养殖这一蕴含着巨大商机的市场中,却出人意料地“集体失声”。
虎年春节,山东烟台虎头崖镇小沟村渔民姜培尧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海里的冰情已经极大缓解,但是巨大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姜培尧:今年(因为)这个冰灾受损大了,有300万左右,因为我养了6万多笼,现在损失了2万多笼,收获了4万笼,这4万笼也已经受损了。损失这块一个是器材,扇贝养殖的器材笼,球,梗绳是没有了,再一个是去年的收成,扇贝的收成全都没有了,300万左右吧。
遭受巨大损失的不只是老姜自己,据统计,这次冰灾,仅山东损失水产品就达20多万吨,超过10亿元。而据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初步统计,冰灾造成辽宁海洋渔业的损失超过20亿元,其中滩涂贝类的死亡率至少在70%以上。
一场冰灾,让渔民巨大的投入打了水漂,而缺乏保障,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姜培尧从事海上养殖已有十三年,深知其中的风险,他给自己和雇佣的工人都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但他最希望能够“ 保险” 的扇贝,却找不到任何险种可以投保。
姜培尧:这个多年以前就考虑过,但是保险公司不接保,也没法理解,就说自然灾害,没保障,如果有保障咱也不投保险了,没保障才投保险了,但是人家不给保。现在这个自然灾害吧,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有相关的规定,保险公司有人身这块保险,咱养殖户希望入这个保险,但是它不给咱保,也没什么措施。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包含在养殖业保险之内。虽然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农业险种多有涉及,记者致电多家保险公司,却都没有水产养殖险这一险种。
商业保险不愿涉“海”,究其原因,渤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莱州分公司副经理刘松华认为,根源在于“风险”二字。
刘松华:近海养殖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亏三年,盈一年,盈亏明显,保险公司负担不起这个责任。比如,它要一千个养殖户,每个养殖户收取保费几千元,保障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如果有几户出险,保险公司就要赔偿几百万。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孙卫明表示,商业保险不愿介入海水养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海水养殖属于新兴产业,一旦养殖户出现损失,对于损失形成的原因,很难进行准确的鉴定。水产品死亡了,到底是因为自然灾害还是因为技术失误,到底是因为疾病还是因为停电断电等其它原因,把这些鉴定清楚,技术含量太高,容易引起纠纷。
孙卫明:水产业(出险)怎么来评估也是一个问题,它毕竟是个新兴产业,它和养猪、畜牧不一样,养猪行业几千年都有了,水产养殖也就几十年。
高风险出险责任难以界定,这让众多商业保险处于尴尬的境地:保费太高,养殖户无力承担,购买保险的积极性肯定不够;保费太低,面对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保险机构肯定有赔无赚。商业保险只得选择“集体失声”。
刘松华:保险公司叫做商业保险公司,以营利目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险公司单方面承担责任太大。
近海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而这场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冰灾则为水产养殖敲响了“风险警钟”。对此,渤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莱州分公司副经理刘松华表示,增强水产养殖者的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已经刻不容缓。而这仅靠商业保险公司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政策和补贴资金上的支持必不可少。
山东莱州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李国江表示,由于海水养殖的高风险性特点,相关保险也要有别于其它的商业保险模式。除了政府支持,还要积极借助渔业互保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逐步探索形成“养殖户投保+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现代渔业保险模式。
李国江:我们十分希望政府能够借鉴先进渔业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国家财政补贴扶持、广大渔民积极参与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为现代渔业发展保驾护航。
渔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风险非常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渔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认为,渔业保险走纯商业保险之路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
庹国柱:现在我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渔业生产这块的保障还没有纳入进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农业保险的试验要扩大覆盖面,这对渔民来讲是个福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