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山东省莱州市永安路街道海庙姜家村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屋檐边、树枝上挂上了红灯笼。
这几天,水产养殖户杜延武忙着给亲朋好友拜年,自己家也团团圆圆,可他心里却还惦记着海冰对自己养殖区的影响。
欢乐豁达,过好春节
15日早上,杜延武已经和孩子、妻子准备妥当,准备到邻村去给姑姑拜年。“按照我们这儿的习俗,今天应该是给姑姑拜年,明天就要到老丈人家去拜年了。”杜延武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杜延武说,大年初一,他和孩子、妻子以及其他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结伴到村里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家去拜年。“我们一个上午转了大半个村。我们村的兄弟姐妹都是一条心,今年海冰比较严重,谁家要是有个难处,都是一块帮扶着就过来了。”他说。
提起海冰,杜延武流露出些许辛酸,因为渤海和黄海北部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差点让杜延武一年白辛苦了。
“去年我养了5万笼扇贝,但海冰真是来了个措手不及。听到有比较大的海冰要来后,我们抓紧时间抢收,但还是有3000多笼没有收上来,损失了有20万至30万元。这样净收入差不多就刚好抵去损失。”他告诉记者,“养殖扇贝本来就是要看天吃饭,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没有办法。大年三十晚上,我们炒了六七个菜,有芹菜炒肉、烧海鱼,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吃了顿团圆年夜饭。一年到头了,我们这两天再串串亲戚,给大家拜个年。”
政府支持,生产自救减损失
“今年的海冰这么严重,不仅来得早,而且离岸距离也远,我从来没见过。多亏海洋与渔业局的人提早通知了我们,抓紧时间抢收,才减少了些损失。后来,他们也是几次来养殖滩涂询问受灾情况,我们感觉心里暖和不少。”杜延武说。
杜延武告诉记者,近日附近村民每天都在为海边的养殖池破冰,保证池塘的鱼、海参等水产品能够呼吸。“大年初一那天,村民早上起来都去给养殖池破冰了,估计正月这几天还得去。这倒是往年春节所看不到的。”他笑着说。
今年发生罕见海冰后,当地政府和渔民们一样着急。47岁的王德军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的水产养殖户,面对20亩冰封的海参养殖池束手无策。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副科长陈荣杰了解到情况后,为王德军提供了破冰增氧、建临时挡风墙保温的自救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在海参池冰面上凿几个透气孔,为冰下海参增加氧气、释放氨氮等有害气体,同时用玉米秸秆在海参池北沿堆起临时挡风墙,帮助海参池增温保温,加快海冰融化。”陈荣杰说。
据介绍,海参并不怕低温,当水温低于3℃时,海参就会冬眠。在冬眠过程中,它们会吐出含氨氮气体,这些气体若排不出来就会对海参生存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只要为海参破冰增氧,就能有效降低损失,实现抗灾自救。
新年期盼:水产养殖户享受保险
“过完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俗话说‘新年要有新气象’,我要重新计划一下今年的生产,打起精神来搞养殖,先修补一下工具,扇贝笼什么之类的都需要补一补。”杜廷武这样寄语新年。
杜延武告诉记者,今年扇贝价格非常好,17元到18元一斤,可惜自己有3000多笼没有收上来。“明年准备多养几千笼,把损失补回来。为了防止再受海冰影响,来年收获的时候不行我就提前收,收获的扇贝小点总比没有收上来要好。”他说。
但杜延武表示,水产养殖不能一直“看天吃饭”,来年还是希望政府和保险公司牵头,能够让水产养殖户享受到水产养殖保险,不再让渔民和水产养殖户为风暴潮和海冰等自然灾害买单。
记者了解到,我国在2008年6月启动水产养殖保险市场,但这一保险市场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量68%,但由于水产养殖尤其是非工厂化的海水、淡水养殖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存在巨灾风险,国内水产养殖保险市场处于保险机构不敢保、水产养殖业承担不起高额保费的尴尬局面。
记者在跟随国家海洋局海冰调查组调查时,不少业内人士就呼吁,有关部门应在今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过程中,给予水产养殖保险保费一定补贴,增加水产养殖保险险种,为水产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