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天下午,斗门区白蕉镇新沙村举行了第一期淡水养殖初级技工证书颁发仪式,179名养鱼、养虾的村民,喜获国家初级技工证书。据了解,养鱼业有了技工,为我市从传统经验养鱼向科学养鱼转变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也标志着我市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副市长邓群芳出席了当天的仪式,并勉励广大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尽快掌握一技之长,用学到的实用技能开辟致富之路。
试点培训,送教上门
据了解,斗门区是全国著名的渔业大区。2009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约12万吨,渔业产值近26亿元。目前,全区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3%,已形成了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海鲈等四大特色渔业基地。
2009年,该区拥有专业渔业村4个,渔业人口约7000人,大小渔船1524艘。然而,由于近年来捕捞能力远远超过渔业资源的承载能力,渔业资源明显衰竭,部分渔民已经从海洋捕捞业中退出,需转产转业的渔民超过2000人。
发展现代渔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农。为了提高转产转业渔民的水产养殖技术,提高斗门区渔业现代化水平,促进渔业增产增收。从去年开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先后到各村各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真实想法,选择适合我市农村实际需要的家禽饲养、海水水生动物养殖、淡水水生动物养殖等3个试点专业,逐一开发、分批推广,并派出技术专家到南屏三灶镇和白蕉镇等地开展试点培训,送教上门。
专业培训,政府“买单”
水产养殖业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但养殖业常常是“靠天吃饭”,病害发作频繁,风险相对也较高。据了解,此次3个专业培训全部由政府 “买单”,由三个水产高工和一位水产博士组成授课团队,培训内容涵盖了海鲈、家鱼、笋壳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5大品种的养殖与病控技术。培训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大家报名踊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昨日的新沙村技能证书颁发现场,挤满了当地渔农,他们的神态中流露出学有所成后的自豪感。29岁的林志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刚获得的淡水养殖初级技工证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家中有几十亩养殖地,虽然做了两年的养殖业,但是这一个月的培训,却教会了我很多预防鱼类疾病的方法,对淡水养殖也有了科学的认识。”
另一位获取证书的钟先生也表示,以前做养殖业都是瞎摸索,靠经验,现在才知道要根据PH值、含氧量等标准,检测水养殖环境。“通过培训我掌握了很多实用性技能,我的目标是成为养鱼能手。”
继续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
据了解,截至目前,3个专业培训的学员已有695人,其中657人考取了国家初级技工证书,662人实现了技能就业,84人扩大了原有的养殖规模,还有不少学员自己创业,办起了养鸡场或养鱼场。据了解,南屏镇的3个残疾人,在参加完家禽饲养工培训之后,合作开办了“南屏镇残疾人饲养基地”,目前已经有了不错的收入。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市高级技工学校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同样,没有一流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就没有一流、畅销的农产品,也难以从根本上帮助村民实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类实用性技能培训班,正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引导技能培训,使村民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凭劳动和技能走致富之路。今后我市还将开发并举办更多实用性强、针对性强、适合农村劳动力需要的技能培训班,让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把握真技术、学到硬本领、找到好工作、创业更成功、生活更富裕。”据悉,我市第二期淡水养殖培训班已在1月25日正式开班。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