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这个周六,邀请读者和网友一起自驾车到太湖去看食藻鱼。
太湖,沿湖流域1700万居民的母亲湖,由于湖氮、磷超标导致富营养化严重,近年来蓝藻大规模爆发。
俗称花白鲢的食藻鱼,每年能消灭50斤蓝藻。这么大一个太湖里,每年需要1亿条食藻鱼去消化。
为太湖捐一条食藻鱼,只需6角钱。
杭州日报网公益平台特别发起“为太湖水健康,请你捐6角钱”行动,就是想提醒大家知道,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个湖泊需要关注。
昨天,3辆自驾车带着我们的读者和环保志愿者共13人从杭州出发,去往湖州的南太湖,去看食藻鱼生长的地方,去听只有那里才听得到的食藻鱼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太湖的读者捺不住了 到了湖州,冬天,各种生物都在养精蓄锐,成年的花白鲢已经打捞上来,太湖水也在“调养”阶段,所以很平静。岸边视线广阔,空气清新,可惜天公不作美,看不到对岸,也见不到清澈的太湖水。
湖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请了水产专家为我们讲解太湖的生态环境和食藻鱼的生长历程。志愿者们提出了不少疑问。
原本在网络上搜到的太湖生态环境和食藻鱼的情况,远不如在实地听专家讲得详细透彻。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沈乃峰告诉我们,太湖的营养物质过剩,标准湖泊总氮含量为0.3毫克/升,而太湖是4毫克/升。
沈乃峰的切身感受:上世纪90年代时在太湖上划船,那一湖碧波让人感觉像是在颜料上走过。现在水已经没那么绿了,尤其到了六七月份,赤潮厉害,湖水的颜色变得浑浊不清。
有些读者第一次看太湖,看到此景有点耐不住了:“太湖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干净,我以为能见底呢。”杭州的徐女士用震撼形容她的感受,并不言过其实。“真没想到太湖正遭受着这样的污染,我真想借此呼吁大家一起为太湖捐食藻鱼。”
“太湖是大家的太湖,6角钱并不贵,大家都来捐一条食藻鱼,就能还我们一个洁净的太湖。”大家一下就达成共识。
放鱼节解太湖忧 从沈乃峰这,我们还看到了更多数据。太湖每年投放的花白鲢为1100万尾,相当于3.5尾/亩。但太湖所需的花白鲢存塘量指标是20克/立方米。也就是60斤—70斤/亩,20尾/亩。
花白鲢的养殖,并非易事。一条鱼苗的培养需要半年到一年。而且鱼苗很“精贵”,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花白鲢的“老家”在长江,得依靠季节变化、河水回流的时候才能繁殖。受环境所限,在太湖里的花白鲢没有繁衍后代的能力,只能依靠人工养殖。
到了秋天,正是收获花白鲢的时候。听说太湖里捕上来的花白鲢比池塘里养殖的好吃。
湖州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的钱仕强说,再过几天,也就是2月23日,就在我们所站的这片渔港,将举行放鱼仪式。到时候这里会异常热闹。去年的放鱼节聚集了从太湖周围各个县市的很多环保志愿者。最开心的是那些孩子,看见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苗下水,他们都欢呼雀跃。
我们的环保志愿者很有想法,他们对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提议把放鱼节做成一个长期的活动,让每个想做公益、有爱心的人都有机会亲身感受放养食藻鱼的快乐。“亲手放养食藻鱼,比认购食藻鱼更有意义。尤其是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这样可以从小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