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据南通检验检疫局统计,我国首个紫菜企业联合体——海安县南黄海海苔有限公司2009年出口创汇1772多万美元,同比增长31%。海安紫菜以全省1/6的养殖规模,创造出江苏省1/5的产量和1/4的经济效益,这标志着海安干紫菜生产企业集约化管理试点成功。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紫菜价格从每张0.45元下降至0.3元,但产量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价格下挫对渔民造成的损失。究其主要原因,集约化生产功不可没。
集约化生产使得紫菜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是海安紫菜企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2009年初,南通检验检疫局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提出通过管理手段引导紫菜产业较集中区域的企业整合资源,走集约化管理道路。
同年4月17日,海安县13家紫菜生产企业联合成立南黄海海苔有限公司,投入近2000万元征地建仓库、车间,形成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生产体系,统一加工、包装、检验、出口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省市检验检疫协会还与该企业共同建立南通出口水产品检验中心,购买了高压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先进设备。检验中心每年按计划对海水、底泥、原藻、干紫菜成品等进行监测,将监测报告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企业和检验检疫局,有效降低了企业检测成本,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在南通检验检疫局的扶持下,去年,海安县紫菜商会又大力推广从日本引进抗病能力强、生长快的紫菜新品种,采用紫菜冷藏网养殖等新技术,在周边区域紫菜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海安县每台筏架单产达1000千克左右,比2008年增产30%左右。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这只紫菜航母充分显示了它的抗风险能力。
海安紫菜的丰收,有效推动南通紫菜市场化的配置进程。目前,南通地区出口备案的干紫菜企业有166家,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海安紫菜试点的成功为这些企业、也为南通紫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