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09年,全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继续实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联合行动(以下简称“联合行动”)。一年来,按照《2008年~2010年浙江省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联合行动实施方案》(浙渔技〔2008〕15号),结合各地渔业生产实际,以农技推广专项、百万亩生态鱼塘建设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科技特派员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确定的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了一批新的养殖模式、技术和品种,对我省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总体情况
全省组织实施各类示范推广项目645项,其中省部级332项、市级81项、县级232项;扶持建立科技示范户3749家,平均每县45个左右;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83%~100%,水产品产量和收入比前三年平均提高8%以上,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并辐射带动周边渔民增产增收。共计推广总面积132.6万亩,实现产量约34万吨,增加产量4万吨,实现产值64亿元,增加产值6.3亿元。
二、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实施情况
全省重点推广了中华鳖、珍珠蚌、南美白对虾、海水蟹等4个主导品种和翘嘴红鲌、黄颡鱼、乌鳢、大黄鱼、厚壳贻贝、坛紫菜等6个特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8.5万亩。分别为:中华鳖12.4万亩、珍珠蚌20.6万亩、南美白对虾23.5万亩、海水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8.2万亩、翘嘴红鲌3.4万亩、黄颡鱼1.8万亩、乌鳢2.4万亩、大黄鱼770亩、厚壳贻贝530亩、坛紫菜6.1万亩。
重点推广了5项集成养殖技术、5项综合养殖技术、5项主推种类健康养殖技术、3项捕捞加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309.9万亩。其中,推广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95万亩、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2.6万亩、稻田共生轮作技术17.2万亩、浅海筏式生态养殖技术3.6万亩、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8.9万亩、混养轮养技术33.5万亩、水质综合调控技术45.8亩、微生态制剂选择与使用技术28.9万亩、池塘底部增氧养殖技术4.6万亩、优质渔用饲料应用技术20.7万亩、对虾健康养殖技术19.9万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5.7万亩、海水蟹类健康养殖技术8.4万亩、珠蚌生态养殖技术15.1万亩。
三、几种新型养殖模式推广情况
1、池塘底增氧养殖模式:底增氧养殖模式是近几年涌现出来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2009年,省推广总站联动全省水产推广系统大力推广底增氧养殖模式,并在杭州、嘉兴、绍兴、舟山、宁波、台州等地建立了17个省级示范点,在开展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生产中推广应用底增氧养殖技术的同时,在锯缘青蟹、甲鱼、罗氏沼虾、乌鳢、鳜鱼、常规鱼等池塘养殖中也进行了示范推广,使全省底增氧养殖面积扩大到4.6万亩,新增应用面积6400亩,实现亩增效益600元以上,多的达到1200元。还探索建立适宜各种养殖品种的底增氧技术操作规程。
2、混养轮养种养模式:混养、混养、种养等模式是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是可确保稳产高效、又能确保质量和生态安全的生态养殖方式。经统计,2009年全省推广混养模式10余种,累计推广面积33.6万亩。几种新型的混养模式主要有:对虾鳖混养模式2.2万亩,鱼鳖混养模式4.6万亩,鱼蚌混养模式11.7万亩;虾泥鳅混养模式已在杭州尝试,目前有650亩。推广种养结合模式10余种,累计推广面积13.7万亩,其中:稻鱼共生模式13.5万亩,绍兴推广稻虾轮作模式1123亩,台州等地开展了500亩瓜虾轮作;另外还有一些龟鳖与稻、油菜、大小麦、菱、藕鳖等种养结合以及稻蟹种养结合等模式。
3、设施大棚养殖模式:设施大棚养殖模式符合我省渔业发展实际和土地资源现状,能解决传统生产中的产品集中上市和病害多发问题。2009年,重点推广了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模式、罗氏沼虾二茬养殖模式,其中南美白对虾4370亩(钢丝网大棚1617亩、简易大棚2751亩)、罗氏沼虾3092亩,其他品种名优品种197亩。南美白对虾钢丝网大棚二茬养殖亩效益普遍在1.2万元至1.5万元,为传统养殖方式的5倍以上。设施养殖效益显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