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颈蛭病
中华颈蛭病是由中华颈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中华颈蛭俗称蚂蝗。 虫体呈椭圆形,背部稍隆起,体长3.4-5.5厘米,宽0.8-2.2厘米。呈淡黄色或白色,环带区粉红色。前端有一个前吸盘,下接一狭而短的颈部;后吸盘较前吸盘大,其大小仅次于体宽。体侧有膜质圆形的皮肤囊11对,这些小囊具有呼吸作用,并能有节律地搏动。
中华颈蛭主要寄生在鲤、鲫鱼的鳃盖内和鳃上,吸取鱼的血液,寄生处的表皮组织被破坏,引起贫血和继发性疾病,严重时,病鱼因失血过多,体质瘦弱,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多流行于春季,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发现。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有积极预防作用;
2、对病鱼应拨除虫体,用火焚毁。
中华鳋病 中华鳋病的病原体有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中华鳋雌雄异体, 雌虫营寄生生活,雄虫营自由生活。大中华鳋的雌虫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中华鳋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乳白色,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呈三角形,有附肢5对,其中第2对触角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附着在鱼的鳃丝上。雌虫成熟后,在生殖季节,生殖节上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丝上,像挂着许多小蛆,所以中华鳋又叫"鳃蛆病"。 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营养以外,它还可以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使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进,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甚至发烂,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处的伤口,引起细菌侵入,造成鳃丝局部发炎,使鱼死亡。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 |
锥体虫病
锥体虫病是由锥体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锥体虫是鱼体血液中寄生的一种鞭毛虫, 它可能通过水蛭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瓣上吸血而传染。我国淡水鱼发现有锥体虫有30余种,草、青、鲢、鳙、鲤、鲫、鳊等主要饲养鱼类血液中均有发现。锥体虫体呈狭长的叶状,从虫体后部的基粒中长出一根鞭毛,沿着身体组成波动膜,至前端游离为前鞭毛。锥体虫病流行甚广,无论是饲养鱼类或是野生鱼类均有寄生,一年四季均有发现,尤以夏、秋两季较普遍。病鱼身体瘦弱,严重感染时有贫血现象,但不会引起大批死亡。
诊断方法是用吸管由鳃动脉或心脏吸一小滴血,置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锥体虫在血球间活泼而不大移动位置的跳动。
防治方法:
① 杀灭水蛭。水蛭是锥体虫的传播媒介,可用盐水或硫酸铜浸洗,也可用敌百虫毒杀水蛭;
② 对鱼种可用少量氨苯基胂酸铜拌入饲料中喂鱼,能取得疗效。但此药有毒,不宜用于食用鱼。
蓝藻、甲藻 在养鱼的池塘中如果水质控制不当,往往出现蓝藻和甲藻大量繁殖, 它们产生有毒物质而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防治方法: |
青泥苔、水网藻 青泥苔是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藻类的总称。它们在鱼池中, 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衰老后,浮在水面,形成一团团的乱丝。 水网藻
防治方法: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图谱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