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 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未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由于鳃组织受到破坏,致使鱼的呼吸困难,引起死亡。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
狭腹鳋病
狭腹鳋病是狭腹鳋寄生在乌鳢、鳜鱼和鲫鱼鳃上引起的鱼病。 以寄生在乌鳢鳃上的中华狭腹鳋危害最大。虫体细长,头部圆形,颈部两则呈弧形凸起,较头部宽大,胸部第2至第4节愈合在一起,并膨大呈圆筒形。腹部特别长,分为3节,第3节的长度接近或超过第1、2节的总和。尾叉及卵囊皆细长,卵单行。
病鱼体表症状不显著,在发病季节,观察其鳃丝末端可以看到乳白色的虫体。各地均有流行,在长江流域一带,每年4-11月为虫体繁殖和流行的主要季节。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杀死水中幼虫。
②根据狭腹鳋对寄主有严格选择的特点,可采用轮养其他鱼种的方法进行预防;
③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或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全池遍洒,也有好的疗效。
小瓜虫病 池塘养殖鱼类的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鱼体被小瓜虫大量寄生时, 病鱼的鳍和皮肤上出现一个个的白点,所以又叫白点病。 小瓜虫的成虫呈圆形,幼虫呈卵圆形。幼虫的后端有一根长而粗的尾毛,而成虫则没有。成虫的个体比较大,把它用吸管放在玻片上,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小球不停地转动。虫体全身长着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个很大的马蹄形大核。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每年的3-5月和8-10是小瓜虫病的流行季节。15-25摄氏度的水温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当水温在10摄氏度以下和上升至26-28摄氏度时,发育停止,28摄氏度以上,容易死亡。小瓜虫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和越冬鱼种。 防治方法: |
斜管虫病的病原体为鲤斜管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 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将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腹部两侧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故名斜管虫。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边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摄氏度,最适繁殖水温为5-12摄氏度。因此,每年3-4月和11-12月是此病的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比较少见。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去。在鱼种培育池塘和小面积的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能引起严重的死亡。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粘液作营养。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使鱼的呼吸困难,鱼体表现瘦弱发黑,游动迟钝,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 |
血居吸虫病 血居吸虫病是由血居吸虫寄生在循环系统引起的鱼病。主要有寄生于鲢、 鳙鱼的龙江血居吸虫、寄生于团头鲂的鲂血居吸虫,寄生于草鱼的大血居吸虫,寄生于鲤、鲫鱼的刺血居吸虫。血居吸虫的身体薄而小,游动时似蚂蟥状。它们的特征是无口,无腹吸盘。肠道为分叶形盲囊。睾丸多对,对称地排列在虫体中部。卵巢蝴蝶形,位于睾丸之后。血居吸虫的卵在鱼鳃中孵出毛蚴,钻出鳃后,钻入椎实螺、扁螺等体内,发育成胞蚴,繁殖出许多尾蚴,遇到鱼体后从体表侵入并进入循环系统发育成成虫。
防治方法: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图谱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