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权的“南珠梦”(一)
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是著名的南珠故乡,合浦因有南珠而名闻天下。所谓“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古人的这一定论曾经给我们珠乡人带来多少难得的历史荣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南珠的产量和品质,还是市场的销售份额,如今都难与历史的巅峰时期相比。
为此,广大珠乡人无不对南珠的前景深表担忧。为了重振南珠的威名,做强做大南珠这一产业,至今合浦珠乡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在苦思良策,甚至努力践行,千方百计寻找南珠的出路。而其中,合浦东园家酒厂总经理黄炳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梦始于对南珠的现实忧患
现年57岁的黄炳权,是合浦东园家酒厂、合浦东园饭店、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东园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来,他所成功开发的东园家酒和东园循环经济模式已享誉区内外。近年来,不安于现状的黄炳权又把目光转向海上,搞起了珍珠养殖业,为谱写“珠还合浦”的故事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黄炳权有了介入珍珠养殖的想法呢?
东园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众所周知的“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园酒”。现在,海牛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动物,并设立了“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园家酒经过多年的耕耘打造,目前也成了一个区内外知名的保健酒品牌,而享誉中外的合浦珍珠产业发展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合浦南珠人工养殖就获得了成功。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得到迅速发展。最近几年南珠产业却开始走下坡路。由于种质的退化、养殖环境的变化、传统养殖方式及养殖技术跟不上环境的变化,海养珍珠的品质不断下降,加上近年来淡水珍珠的市场冲击,对广大珠农来说,养殖珍珠已是一个很难赚钱的项目了。以前1公斤的海养珍珠,可以卖到8000-1万元,而如今只能卖到3000元左右。为此,许多珠农放弃了多年的珍珠养殖,要么转行,要么外出打工,南珠的养殖已经进入了一个低谷期。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北海、合浦沿岸海域,目前仍坚守在珍珠养殖岗位的珠农已不足200户。2005年,北海、合浦珍珠养殖面积达5万多亩,养殖户达3000多户,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当年产珍珠7-8吨;珍珠及副产品综合加工年产值达3.5亿元以上。在顶峰时期,合浦南珠在国内海水珍珠的市场份额达到56%,而到了2008年以后,却急剧下降到10%以下。
高潮已不再,低谷催人急。作为珠乡人的黄炳权,心里着急。可是,光急不行,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办法和具体行动。因此,他树立了自己的一个理想目标,就是一定要想办法恢复合浦南珠的昔日辉煌,让家乡的南珠文化传承下去。在黄炳权看来,南珠是珠乡文化的根,而南珠产业是南珠文化的最有效载体。
“如果合浦没有了珍珠,我们合浦还能叫珠乡吗?如果合浦珍珠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不就成了历史的罪人?我们将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黄炳权说,东园企业既然以珠乡三件宝作为品牌形象,就有义务为合浦珍珠,为我们南珠的保护发展多出几分力,多尽几分责任。再说,如果合浦真的没有了珍珠,“珠乡三宝”也就不存在了。“珍珠螺肉还是东园家酒一大原料,如果最后连珍珠贝都成了历史,那么东园家酒不仅将失去这个原材料保障,而且酒的品质也将受到影响。”黄炳权说,南珠是我们珠乡人民一份最重要的物质和历史文化财富,虽然东园企业的能力有限,但作为家乡的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合浦南珠产业出力,相信有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东园企业在合浦珍珠产业的振兴中一定能有所作为。
黄炳权的“南珠梦”(二)
黄炳权决意要介入海水珍珠养殖了。然而,要想把这件事做好,而且要做出好的成果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万事开头难,要改变合浦南珠的养殖现状,光凭感情还不行,还得靠科技、靠投入、靠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的根本改变。黄炳权知道,要想养好珍珠,首先就必须找到一个好的养殖场所。因为,珍珠的生长对水温、水质、盐度、酸碱度等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实,合浦的珍珠辉煌史,正跟合浦的古珠池密切相关。历史上,合浦珍珠之所以能“天生丽质”,名闻天下,首先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海域环境,特别是独步天下的古珠池孕育了美丽的合浦南珠。为此,对合浦及周边珍珠养殖海域进行考察和选址就成了黄炳权和他团队的首要任务。
为了找到能适合珍珠养殖的理想场所,从2005年至2006年间,黄炳权几乎走遍了合浦沿海海域,和他的助手们一次次地行走于海岸沙滩上,一次次乘着渔船破浪出海。虽已年过半百,但仍不知疲惫地早出晚归,一行百里,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渐成平常事。但是,几乎每次他们都是失望而归。
据史料记载,在合浦周边海域,合浦拥有不少古珠池,其中,杨梅、青婴、乌坭、平江、望断、永安、乐民等珠池较为有名,史称为合浦“七大珠池”。如今,这七大古珠池除了“乐民”在广东外,其余都在合浦、北海境内。但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变迁,过度采珠,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如今古珠池大都不见了。人们只能从古籍文字记述中知道它们的名字而不见其踪影。
正当黄炳权苦苦寻觅之际,在一次陪同科研人员到山口红树林景区观光时,红树林生态区独特的自然环保条件引起了黄炳权的浓厚兴趣,而实际上,这里就是合浦七大古珠池之一——乌坭古珠池的所在地。这是至今唯一既存有名字又能找出实际地址的千年古珠池,也是目前保持最为完整的中国南方古珠池。
乌坭古珠池因其位于乌坭岛而得名,面积约5000多亩。乌坭古珠池四周高,中间低,形象一个锅盆,不仅水深、水温适中,而且风浪也相对较小。涨潮时乌坭池水深10米左右,退潮时四周沙滩裸出,而中间却常年不干涸。这样,在夏天,珠贝可免于烈日暴晒,冬天又能帮助珠贝抵御严寒的侵袭,珍珠贝被冻死,晒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对于不喜欢流沙和风浪的珍珠贝来说,这里成了它们的天然避风港,这样有利于珍珠贝安全过冬。
乌坭池附近有一个淡水河叫小米河,咸淡水交汇,而且靠近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草保护区和海牛保护区。海草场、红树林和珊瑚,是海岸生态三大重要的保护物种,被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而乌坭古珠池就拥有了其中的两样。由于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好,使珠贝能得到较为丰富的生物饵料。而且,这里工业污染又相对较小,为珠贝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天然海水珍珠最适宜的生长区域之一,史上以此处生长的珠质好而著称。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黄炳权决定把养殖珍珠的地点选在乌坭古珠池。“这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一个很好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才能养得好珠,”黄炳权高兴地说。
2006年8月起,黄炳权就开始出资,兼并了闲置8年之久的原乌坭珍珠养殖场,开始进行重建乌坭古珠池的工作。在古乌坭珍珠池中心,逐步开发建起了一个面积达2000多亩的“山口镇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为实现自己的南珠梦迈出历史性一步。沉寂多年的乌坭古珠池,在黄炳权的投资经营下,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黄炳权表示,要争取用十年的时间,把合浦珍珠这个品牌做起来。
黄炳权的“南珠梦”(三)
——贝种提纯复壮 不让南珠输在起跑线上
找到乌坭池着实让黄炳权高兴。虽然黄炳权决定重新利用乌坭这千年古珠池,可问题并没那么简单。首先他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育珠贝的问题。而解决育珠贝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珠贝种源。
光滑洁白、珠大圆润是南珠的特有品质。南珠一直走下坡路,原因之一就是种贝逐年退化,但过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很好地解决。一直来很少有人做这个提纯复壮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年复一年,珠贝近亲繁殖,导致育珠贝越来越小。广大珠农没等珠贝长大,就开始插,核越插越小,所产的珍珠个头越来越小,加上养殖时间不够,品质就越来越差。在个头“高大”的淡水珠面前,个子“矮小”的珠质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就让南珠大打折扣。俗话说,七珠八宝,说的是直径7毫米的是珠,8毫米的才是宝。不同类型的珍珠大小不同,光泽也不一样。一般个头大、珠层厚、圆润、光泽好的珍珠比较受人们的喜爱。黄炳权认识到,要想养好南珠,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养殖模式,就是要养大贝,插大核,产大珠。“我追求的不只数量,更重要的是求质量,要争取培育出最纯正的南珠。如果成功,将来我卖珠的时候要以颗来算,而不是以公斤来算。”黄炳权说。为此,在选择乌坭古珠池作为养殖基地的同时,黄炳权决定从源头抓起,先把贝种恢复起来,把贝源种保护起来,然后对马氏珠母贝进行筛选择优来提纯复壮,以培育高品质的合浦南珠。
应该说,合浦南珠之所以著称于世,这里边有马氏珠母贝的功劳。马氏珠母贝是北部湾特有的珠贝品种。这种贝的特点,就是珍珠层相对较厚,珍珠的光泽好,较明亮,而且珍珠细腻,自古以来它就是很好的品种。但是,由于这种优势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很好地跟上,造成品种退化,珠贝个头越来越小,抗病虫能力越来越差。目前这种天然的马氏珠母贝已越来越稀少,而抗病害的天然马氏珠母贝更是难得一见。因此,马氏珠母贝虽好,可如今却已不好找。
贝种问题虽然给黄炳权的养殖工作提出了难题,但黄炳权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为了恢复马氏珠母贝的优良性状,黄炳权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近海没有污染的地方和一些非传统珍珠养殖区,寻找越来越稀少的野生马氏珠母贝,并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育种攻关。
按照以小积大的办法,黄炳权组织员工们一个一个地方去找,一只一只地收集。为了弥补时间和人手的不足,黄炳权还不惜以高价的形式向周边渔民和珠农购买。每得到一个优质珠贝,黄炳权总是爱不释手,端详许久,如获至宝。日积月累,经过四年多的收集,黄炳权终于收集到了数百公斤的优质天然马氏珠母贝,用这些马氏珠母贝作为种贝,然后筛选,进行提纯复壮,从而为解决贝种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用这种优质的天然马氏珠母贝作为种贝,不仅解决了近亲繁殖的问题,有效防止种质基因退化,而且在养殖效果上,所育出的珠贝个头大,珠壳厚,既可御天敌,又能提高珠贝自身的保温能力和防病能力,有助于减少冬季低温的危害,冬季时的成活率得到了很好地保证,有利于珠贝的延期饲养。同时,珠贝的生长期、育珠期延长了,它的珠质也明显提高。“珍珠个头大,珠层增厚,珠质好,在市场上,才能让南珠不输在起跑线上。”黄炳权说。
——加强技术攻关 进行科学管理
■ 林益琳
黄炳权的“南珠梦”(四)
解决了种源问题后,黄炳权要做的就是珠贝的种苗批量培育工作了。为了培育出高品质的马氏珠母贝的种苗,黄炳权除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外,还努力通过人才和技术的大力引进,养殖设施条件的改进以及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化、专业化和科技化等,创造实现由浅水养殖向深水养殖、平放养殖向吊式养殖和底播放养、短期养殖向长期养殖等转变,逐步引导和促进南珠的养殖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努力实现养殖模式的全面提升。
目前,在山口镇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 黄炳权已组建起了以生物育种博士刘键为首的技术团队,建起了面积为18亩的合浦珠母贝种苗培育基地,斥资60多万元购进了一批海上运载船只,同时,在种苗培育技术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例如,挑选龄期3-4年、珠贝个头大、生殖腺发达、性状比较好的贝做亲贝,促进珠贝集中排精、产卵,提高了受精率;采取特有的亲贝促排精卵技术,促进珍珠层的分泌,以增强珠贝的生长质量,在珠贝放养区进行精心放养,以提高珠贝生长速度;坚持插大珠贝,不插小珠贝,以一些大型的淡水珍珠贝的贝壳来做插核所用的珠核;大幅度延长育珠贝插核后放养时间,传统的育珠期为5-8个月,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的珠贝目标放养期却在3年以上;全部选用马氏珠母贝、解氏贝的外套膜做小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洗和分笼,去除多余的杂物、寄生物,同时大幅减少单体贝笼的珠贝饲养量,科学合理地降低珠贝饲养密度,单笼珠贝饲养量为传统饲养量的一半以下。 “人家60个,我们30个,人家100个我们50个,每个时段不同,每个时段我们都比人家少一半”,黄炳权介绍。这为产大珠、珠层厚珠提供时间和营养保证。
以往珠农插核一般是在岸上进行,但这样会延长育珠贝的离水时间,这么来回一折腾,时间长了插核贝的死亡率很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珠贝的成活率,黄炳权投资了30多万元,在海上建起了一个面积达140多平方米的养殖棚,让插核、采珠等护理工作全部在海上进行,工作起来十分方便省力,从而有效提高珠贝的成活率。黄炳权介绍,插核的时候,他们采取小批量采插的方式,“在海上一拉上来,插了核,不到20几分钟它就下海了。”缩短了插核时间,插核后珍珠贝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水底流沙是珠贝生长的一大威胁,过去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这里的水草日渐减少。珠贝缺少了水草的庇护,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黄炳权选择当地优势水草进行人工种植,以帮助改善当地的海域生态环境。“有了这个水草以后,它整个生态循环,整个生态系统都能重新恢复起来,局部的生物多样性也会更加丰富”,黄炳权说。
几年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辛勤付出终有回报。2008年年初,合浦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但由于珍珠养殖技术、珠贝品质的提升和得到古珠池乌坭池的呵护,山口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92%的珠贝安全过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008年12月12日,山口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迎来了建场两年多来的首个抽样开珠工作日。虽然这批珠贝饲养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还经历了年初那场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和几次台风的考验,但珠贝成活率和出珠率依然很高,总出珠率超过了40%,部分珍珠直径有7至8mm大。令人称奇的是,在养殖场采上来的天然珠贝中 ,还发现有少量大小不一的天然珠,这在目前其它养殖场中是很难见到的。
至今,黄炳权在乌坭岛东园珍珠养殖场的投资已达2500多万元,放养马氏珠母贝600多万只,培育贝苗5000多万只,并拥有年育贝苗2亿只的生产能力,成功培育了1.5亿多只合浦马氏珠母贝,为合浦马氏珠母贝的提纯复壮及今后的养殖推广奠定了优质的种源基础。(待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人物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