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海水养殖的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们正在实施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是根据养殖海域的容纳量,把不同营养级的种类组合到一起。比如养鱼,要投饲料,而贝类则是滤食性动物,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藻类则是吸收海水中的碳、氮、磷等物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方建光告诉记者,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低碳养殖"新模式。
为了通俗地阐述这一模式,方建光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就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组合养殖而言,鱼类所排出、排泄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浮游植物和鱼类吃剩的微小颗粒物质,成为贝类的饵料;而大型颗粒物质沉到海底后,可以为海参等腐食性生物提供食物。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把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不能说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一点害处没有,但比起原有单一品种的养殖来说,危害性会大大降低。"
说到单一品种养殖对生态的破坏,方建光说:"以养鱼、虾为例,饲料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大约只有50%能被鱼虾吸引,其它则沉积到海底。再加上鱼虾类的排泄物,也会沉淀到海底。"方建光告诉记者,在南方一些网箱养殖的老海区,长达几十年的养鱼历史,导致这些地区的海底全部变成了沉积物,形成了一个缺氧的环境,造成海底生物的灭绝。"从总体上来看,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养殖对水域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残饵、消毒药品、排泄物等,特别是残饵产生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是导致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元凶之一。富营养化的水质不但是病原滋生的前提条件,甚而可能会诱发赤潮,会对海水养殖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此,要想实现海水养殖的生态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必须大力推广"低碳养殖",具体说就是大量采用低碳与移碳技术。主要是指在生态养殖中加入了藻类和滤食性贝类。藻类在养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起到净化海水的功效。滤食性贝类(如蛤蜊等)则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形成肉和贝壳,收获后贝壳被转移到陆地,从而达到把海水中的碳移出来的目的。
方建光认为,目前来看,多营养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北方,包括山东的荣成,以及东北地区的大连等,青岛地区推广这种养殖模式的基础条件很好,但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的企业参与和政府的引导。"虽然这种养殖方式在技术层面上已经成熟,但在中国南方,由于大多是农户式的养殖方式,还没有大范围推广。这种养殖方式从效益上肯定要高于单一品种的养殖,但要让养殖户们看到利益,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扶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