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当地人猜测是海潮减缓淤泥增多所致,不少外地人来赶海
慈溪媳妇杨小姐跟着老公去了一趟婆家,听说了一件怪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周边慈溪庵东一带的鱼虾突然多了起来,连以前很少见的鱼也频繁出没。甚至不少外地人也被吸引来这儿赶海。
以白虾为例,普通饭馆里,一斤白虾的价格至少在70元以上。而在庵东,白虾只要20元一斤,夏天甚至还卖到了15元一斤,原因就在于产量突然增多。
大桥建设时,曾有人担心影响渔业资源,现在海鲜产量不减反增。昨天,记者前往一探虚实。
少见的青蟹、跳跳鱼都出现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下绵延千米的滩涂,属于慈溪庵东。滩涂一带人并不多。陈士伟和许多慈溪本地人一样,在这里搞养殖。平时,他就吃住在滩涂上搭起来的木棚中。
谈起这两年最大的变化,陈士伟说“海货多了,人也多了”。他说的海货,有海瓜子、泥螺、跳跳鱼、蛏子、白虾、青蟹、鲇鳗等。“印象里也就是这两年才多起来的,像青蟹以前很少见的,更不要说跳跳鱼了。”
对鱼虾的突然增多,渔民章仁尧的感受比养殖户陈士伟来得更深。他也是本地人,在庵东滩涂一带以打渔为生,“鱼虾就是这两年变多的,去年特别多。我们就在猜,是不是和跨海大桥有关系。”
外地赶海人蜂拥前来
鱼虾多了,章仁尧的收入却并没有随之高起来。原因在于“人也多了”。他指的是大量赶来庵东滩涂捕鱼的外地人。
“去年夏天一下子多起来的,以四川人为主。”以前,在庵东滩涂上捕鱼的本地渔民有100来个人。2009年夏天,这一带的捕鱼人激增到了至少500人。“多起来的都是外地人。大的电动三轮车,一车坐20个人左右,每天起码来十几车。”
记者了解到,慈溪的赶海人绝大多数来自四川。他们以家庭为主,老乡带老乡,主要分布在慈溪的新浦、龙山、崇寿3镇。庵东一带本来并不是他们的涉足地。
因为天气冷,记者昨天并没有见到大批的捕鱼人。章仁尧说,“5月份到11月份,滩涂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多的时候有上千人。”
外地赶海人的到来,也带来了本地渔民深恶痛绝的“药捕”方式。同时,不熟悉潮汛的外地赶海人,也容易发生危险。
渔民猜测
大桥带来大量鱼虾
大桥建设时,不少人曾担心大桥影响周围的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而从这些现象来看,大桥下的庵东滩涂渔业资源,却不减反增。
本地养殖户陈建华觉得,这两年鱼虾的增多和大桥脱不了干系。
“一个是大桥建成后,潮水上涨,给滩涂带来的淤泥多了,鱼虾的食物也多了。水流也没以前那么急了,缓一点,应该也适合鱼虾生长。”陈建华说,水流变缓和附近在围塘应该也有关系,“但我觉得大桥的关系更大。”
记者随后向慈溪海洋与农业局渔业科的沈科长求证。沈科长表示,对“大桥带来大量鱼虾”这一点不好说。“从2008年的统计数据看,没有太大变化。2009年的数据还没出来,我们目前没接到过关于这事的反映。”
记者就陈建华的猜测,请教了宁波北仑首席农技专家顾旦靖。“海洋渔业资源的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这个现象,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也有人猜测,大桥本身对海洋资源影响并不大。渔业资源的反弹,可能与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杭州湾一带水域加强环保工作,进行污水整治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