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3-6-23) 日前,记者接到群众来电反映,称沧州境内渤海沿岸,很多渔民正在大肆捕捞梭鱼苗。6月14日、15日,记者连续两次来到黄骅港一带,看到来来往往的渔船正纷纷用网眼细小的绝户网将长约4厘米至5厘米的梭鱼苗打捞上来。一位老渔民十分痛心地说,这种灭绝性的捕捞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禁止,用不了多久,在渤海湾我们再也见不到梭鱼
了。
一餐吃掉3000条鱼苗
在黄骅港一千吨码头附近,记者看到,一条渔船撒下了网眼细密的渔网,而铺在舱板的塑料布上,正晾晒着大片大片的梭鱼苗。另一条渔船上,记者看到一名渔民正要将约1公斤梭鱼苗油炸着吃。据估算,1公斤梭鱼苗大约有3000条左右。据悉成年梭鱼市场价为10余元1公斤,这3000条鱼苗按长到1公斤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最少也达3万余元。此时此地却这么轻易地被当作一顿简单的午餐吃掉了。记者问,为什么不等这些鱼苗长大后再捕捞呢?不会没算过这笔经济账吧?这名渔民无奈地苦笑着说,大梭鱼在这里已经很少见了,如今只能捞捞这些鱼苗卖钱了。
卖给养殖场成活不足三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渔民们捞上来的梭鱼苗最好的出路是卖给养殖场。从捕捞上船到运输途中,由于严重缺氧,大量梭鱼苗不能成活;从海洋放养到人工养殖场,又有相当一部分梭鱼苗被淘汰。一位渔民告诉记者,从捕捞到卖给养殖场,最后活下来的梭鱼苗不到三分之一。
在黄骅港三千吨码头附近,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从4月下旬开始,这里很多渔船开始大量捕捞梭鱼苗,少数鱼苗被养殖户买去,大多数鱼苗因为一时找不到买主而被晒成鱼干,再卖给一些小商贩,或者干脆被渔民自己吃掉。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渤海湾渔业资源日益匮乏。这给沿海渔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由于无鱼可打,不少渔民不得不另谋出路。为了改善日益恶劣的海洋资源,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放养鱼苗的措施。6月11日,沧州市畜牧水产局一次性把12万元人工繁殖的蟹苗和梭鱼苗放养到渤海湾中,用于海洋资源的增殖。与此同时,沿岸渔民却正用绝户网将这些梭鱼苗不断地打捞上来。
目前,当地海域正值休渔期,记者采访期间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对这些捞得正热火朝天的渔船进行监管。沧州师专生物系副教授孟德荣认为,面对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切实保护好鱼类的自然繁殖环境,是恢复渤海湾渔业资源的根本途径。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