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堰新亭子饭店的葱爆黄蝖儿
昨天下午2点多,钱塘江三桥四桥间,捞黄蝖儿的船只满载而归。
钱江三桥与四桥之间,连日来出现几十只小船,船头红旗招展,船尾拖一张大网,在江中迂回穿梭……
他们是在捕捞黄蚬。
在江北岸晨练的一位大伯说,祖辈就住钱塘江边,十多年没看到这么多人捞黄蚬了,蛮稀奇。
钱塘江上捞黄蚬井喷,让渔政部门始料未及。
杭州市渔政总站副站长俞永田说,他们紧急召见渔民,要求捕捞船有渔业证、船员穿救生衣、船只不走主航道(避免与大型运输船碰撞);更强调,捕捞时要抓大放小,黄蚬直径2.5厘米以下的,一律放生。
当下,钱塘江这一带江面上,每天有四五十条船在捞蚬,早几年是一些兼业渔民(不以捕鱼为生,办理过渔业捕捞证的)捞黄蚬,地点也多在萧山区(闻堰)、西湖区(袁浦),最多到一桥上游江面。而2010年,一些专业渔民也加入进来,从袁浦一路向东,至三桥四桥这一带,已经捞了四五天了,还不断有船赶来。
昨天清晨6点,打车去钱江四桥,上车前,出租车司机胡师傅正在车上打盹。听说我们去看捞黄蚬,他眼里突然闪出光亮,兴奋地说:“捞黄蝖(xuan)儿啊!小时候扛着耙儿,挑着篮儿,一耙儿掘进江里,再钩回来时,哗啦啦响,都是个黄蝖儿……那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以为早没了呢,现在又多起来了?”
来到三桥四桥间,天蒙蒙亮,但见江面上十五六只小铁壳船,一船两人,基本是男女搭档,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远远地,他们忽而弯腰,忽而挺身,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抛锚,起网,一兜兜的黄蚬倒入船舱,再装进蛇皮袋。
到下午两点左右,黄蚬满舱,船身吃水很深,渔民们脱掉身上的棉衣,擦擦额头上的汗,“突突突”,发动柴油机,驶向码头,卖货。
萧山闻堰吃黄蝖儿已成流行风
杨大厨烧了30年黄蝖儿
昨天,我们驱车到萧山闻堰镇,找到一个做了30多年黄蝖儿的厨师杨迪兴。他在新亭子饭店亲手烧了三道黄蝖儿:大头菜烧黄蝖儿、葱油爆黄蝖儿、烩三鲜(黄蝖儿、螺丝、文蛤),吃上去不油腻、味道纯,鲜味生津。
杨师傅说,他18岁学厨师,做了30多年的黄蝖儿——
黄蝖儿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原先钱塘江两岸的人家都是白煮、清蒸,蘸蘸作料,当荤菜吃。那时,想吃了就到钱塘江里捞,沙地里掏,当然,吃它还得有点耐心,不好拿回家就煮,要放在水盆里,让它们夜里悄悄地张开嘴,伸出肉“舌头”,一夜吐完壳内的泥沙。
煮黄蝖儿也是有学问的。水烧滚了放黄蝖儿,放进去就不要再动了,不能像炒菜一样拿着铲子去翻动,也不晓得怎么回事,反正稍微一动,黄蝖儿就闭上口,不再张开了,即使煮熟了吃起来也不方便。
(网上找到一个杭州籍人士远在澳大利亚写的一个《过年》的散文,说,小时候过年热闹,但人多他又怕羞,每次到外婆家拜年,躲在大人后面怯生生的,不张口说话,二舅把他比作黄蝖儿,总是笑着说,“挖不开的黄蝖儿”来了。)
还有就是煮到什么火候拿出来,火候不到也不张口,火候大了肉就散掉了,不好捏着蘸作料。
黄蚬与黄蝖儿
黄蚬(xian),《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软体动物,介壳圆形或心脏状,表面有轮状纹。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处,肉可吃,壳可入药。
据说,蚬肉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蚬肉中所含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有较好效果。
杭州本地人把这个贝类食物,叫黄蝖(xuan)儿,西湖边几家餐馆菜谱上也都写成“黄蝖”。但在《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这个字。这两个字不知道是先有“蝖”还是先有“蚬”。
摸黄蝖儿的记忆
那辰光江堤还在秋涛路这边
昨天,随机访问了10个杭州本地人(年龄32—60岁)。
32岁的女同事:前几天,她带女儿去赴宴,回来问女儿,小能(女儿的乳名),这么大一桌菜,哪个最好吃?3岁的小能咂巴一下嘴,想了想说,“那个阿姨夹给我吃的东西,小小的两扇门,一扇门里是空的,一扇门里有肉,那是什么呀?真好吃!”
“黄蝖儿!”妈妈听了惊奇地叫起来,“记住,那叫黄蝖儿!”她重复了一遍。女同事说,只要读出这个菜名,她的记忆马上回到20多年前,她就住在钱塘江边,跟着爸爸去江边沙滩上摸黄蝖儿的往事……
“黄蝖儿在沙地里露出很小一道痕迹,小时候,我的眼睛早早近视了,又不肯戴眼镜,看不清,只能光着脚丫踩,踩到了也不急着弯腰用手掏,而是先用脚趾力量,使劲把它抠出来……每天捡个四五斤,回到家才看到,原来隔壁小朋友也去摸黄蝖儿了,简直是炫耀式的吃法,手里抓一把,拿到外边吃,吃完肉还吸着壳,滋滋地响,满嘴油水儿。当时荤菜很少,这也算一顿荤菜了……”
60岁的楼大伯:小时候,四桥这一段的钱塘江,水清沙黄,住在钱塘江边,虽然算不上什么江景房,但还是很幸福——就是因为可以经常在潮水退去时去摸黄蝖儿,那个辰光,江堤还在秋涛路这边呢。
……
总之,提到“黄蝖儿”时,他们都像出租车司机胡师傅一样,立刻兴奋。
烧黄蝖儿的一个小秘诀
70%是关键
杨师傅笑着说,很多人煮了一辈子可能没弄明白,其实黄蝖儿煮到嘴巴张开70%是最好状态,看大部分张口张到70%,赶紧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剩下那30%,它们会慢慢自动打开。煮过头了,肉老了就掉会下来,盘子里空壳儿就多了,卖相不好看了。
这些年,萧山、滨江的江鲜博得美名,其中肯定不会少了黄蝖儿这道菜。
最近一次三江美食节,杨师傅代表新亭子饭店“出战”。他说,好像黄蝖儿价格低,江边普通人家也不把它放眼里,美食节上黄蝖儿的“戏份”也越来越少。这一次,杨师傅把钱塘江里七种鱼,这些鱼有的身价很高,但仍没丢下黄蝖儿,把它搭配进这道参赛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取名为“锦绣钱塘”,最终夺得大奖。
黄蝖儿这道杭州最平民化的一道菜,杨师傅烧出了很多花样,白煮、炭烤、油爆、杂烩样样做得又鲜又美。上这家饭店的客人,黄蝖儿是必点的一道菜,每天黄蝖儿的消耗量是四五十斤。杨师傅虽然是新亭子饭店的厨师长,但萧山一带,哪家饭店来了重要人物,甚至是领导人,想吃杭州平民化一道菜,就会想到黄蝖儿,自然想到了杨师傅。杨师傅就会带上全套原料,明星一般去“赶场子”。
“我18岁学厨师,现在我吃黄蝖儿,是杭州最原始的吃法,白煮蘸作料吃。”
市场上黄蝖儿2元一斤
捞黄蝖儿为何这般闹猛?
让杭州人兴奋的黄蝖儿,在水产品市场里却身价不高。
近江海鲜市场一家贝类摊位,蛏子10元一斤,扇贝16元一斤,与黄蝖儿差不多品相的花蛤、文蛤也要6元一斤,而黄蝖儿只要2元一斤。整个市场也只找到一家卖黄蝖儿的。
杭州渔政总站副站长俞永田说,刚捞出来的黄蚬根本不论斤卖,都是装进蛇皮袋(一袋大概六七十斤),每袋批发价15元左右。
“价格这么低,还有这么多人捞,那就说明数量多啊。一条船一天能捞一两吨。以往也有捞黄蚬的,只是很少,几条船捞捞,上游捞一捞,也够供应杭州市场了,再说,还有绍兴一带的渔民到杭州来卖螺蛳、黄蚬。
“今年这么多船来捞黄蚬,一是黄蚬多了,拖网沉底,一抓一大把,最主要是市场有供求——德清县今年过来一条大船,每天能收40多吨黄蚬。他们运回去再卖给加工厂,听说做出口。”
钱塘江黄蚬多起来,俞副站长也给出了三个原因:一是气候变暖。这两年钱塘江大的潮水明显少了,很少搅动河床,这样,江底的微生物聚集就比较快,水生物的营养就比较充分,黄蚬也就繁殖迅猛;二是去年,袁浦大桥至二桥之间钱江水域禁止采挖黄沙,黄蚬最喜欢沙质河床,流动性不大,哪里生就哪里长,不像其他蛤类那样到处迁徙;三是经过政府长期整治,钱塘江水质明显好转,黄蚬对水环境反应敏感,水质变坏,特别是刚繁殖出的小黄蚬,很快会死掉。
黄蝖儿主要出口日本
日本人一大碗酱汤只放四五粒
找到了德清凡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生的电话。他就是主打黄蝖儿出口生意的,人称“湖州蚬子大王”。
高老板说,他收购了一些钱塘江黄蚬,是做成蚬产品出口日本的,软包装冷冻蚬肉、提取氨基酸做成调味品,也有带壳直接出口,还有的煮成汤,专门出口蚬汤汁。
“我们公司做得早,出口蚬产品总量占全国60%以上,产业链也做长了,黄蚬养殖不来,都是野生的。全国收购黄蚬,钱塘江只占很少一部分,也是今年才开始从钱塘江收。”
其实,2006年也收过一次,但那时水质不太好,日本的检测又太苛刻了,不能有一丁点瑕疵。这几年政府花力气把钱塘江治理好了,成了景观水,水质好,黄蚬没问题了,供货商才敢过来收购。”
高老板听说几十只船围着钱塘江捕黄蚬,也有些担忧,虽然说黄蚬像西湖里的藕一样,一年不去挖,它们也会死掉,但也不能滥捕。
“选择这个季节收,也是考虑好了的,七八月份是产卵季节,那个季节蚬子肥,只能稍微捞捞,拖网去猛拖拽会破坏它们生存环境。以后考虑,再少收钱塘江的黄蚬,还会考虑把钱塘江的黄蚬做成内销模式,主打杭州市场。
“自己花代价弄好水,养出这么个好吃的野生贝类,给别人吃太可惜了。”高老板说,特别是上周刚从日本回来,看到了日本人是怎么吃他出口的冷冻蚬肉的,这个感触更深。
“日本人可以说很迷恋黄蚬的,他们爱喝蚬子汤,往往加牛奶一起喝。还有的说它可以护肝,喝完酒都要吃蚬肉,怎么吃的呢?喝酱汤,一大碗酱汤其他作料蛮多,但只放四五粒蚬肉,蚬肉价格也不高,但他们还吃得那样经济,真是令人吃惊。”
刘若英最喜欢吃的就是黄蝖儿
一人能吃掉一盘
平民的菜往往有明星的礼遇。明星刘若英曾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说,她住在西湖边的凯悦酒店,吃饭却到酒店旁的小餐馆吃,最喜欢吃的就是黄蝖儿,“一人能吃掉一盘,和朋友一起吃的时候,我就会说,你们吃一盘,再给我另叫一盘。”
刘若英说,她喜欢舒缓节奏,但一吃起黄蝖儿却是风卷残云般的疯狂。这让人想起《天下无贼》片尾,刘若英扮演的女贼王丽疯狂地吃着烤鸭的吃相。
我们也找到了白傅路上这家名叫小南国的菜馆,老板娘说,是的,刘若英来吃过,吃的是半汤黄蝖儿,十多元一盘。服务员小张捏着衣角,一脸遗憾地说:“我们靠凯悦酒店近嘛,很多明星都来过,上次,老板说周杰伦也要来吃的,都打好招呼了,最后说太忙,不来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