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实施科学集约用海,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规划了三处集中集约用海区,其中,前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纳入全省“九大”集中集约用海区,石岛湾海洋能源产业聚集区与乳山滨海新区纳入全省“十小”集中集约用海区,规划集中集约使用海域近200平方公里,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打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为造船、临港、旅游、新能源等70多个项目提速办理审批手续,审批海域1500多公顷,比2008年增加400多公顷。为青烟威城铁、石岛湾核电等大项目办理了海域预审等手续,为重点项目减免海域使用金5000多万元。新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近百宗(累计300多宗)、支持贷款3亿元(累计10亿多元),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实施;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增长10%;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89亿元,增长15%,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29.9%,成为蓝色经济区的骨干支柱产业。
二、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建设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区
新增远洋渔船10艘,总数达到255艘,其中“维多利亚号”为亚洲最大、全省首艘万吨级拖网加工船。新实施菲律宾拖网、基里巴斯金枪鱼探捕、西南大西洋拖网等三个远洋渔业项目,作业领域拓展到三大洋主要渔场。新增海珍品养殖5万多亩(总面积达到30多万亩)、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处(总数达到20处)、海洋牧场10多万亩、过亿元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0多个、加工新产品200多个,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综合实力居国内首位;新增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渔业企业达到5家、20家,占全市的五分之四、四分之三,占全省渔业系统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收入过亿元渔业企业超过40家,在全国数量最多。新增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个地理标志商标、三个省著名商标、五个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渔业名牌达到45个,居全省首位。水产品出口创汇5.5亿美元,与2008年持平,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60%,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渔业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水产品产量208.6万吨,增加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07.8亿元,增长8.3%,渔业产值占海洋产业产值的55%。主要渔业指标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区。
三、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生态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争取省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比2008年增加300多万元),放流增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苗种5.3亿单位,比2008年增加近亿单位。新建省级人工鱼礁6处,占全省一半。资源修复投入资金、实施项目、放流数量全省规模最大,占全省三分之一,创历史最好水平;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共建海洋环境监测站、海洋监测预报台与地波雷达站四处,数量居地级市前列。组织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全运会铁人三项赛、绿潮赤潮、货轮溢油等监测,编制实施海洋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打捞处置浒苔2万多吨,减少了海洋污染,降低了海洋灾害损失;文登和刘公岛两个国家级海洋生态系统特别保护区获得批准,填补了我市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建设空白。四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评审,占全省80%。
四、加强海洋管理服务,优化海洋渔业发展环境
实施出口水产品区域化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建设了8处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示范区,总面积11万亩。新增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四处、无公害水产品62个(总数近300个)、无公害产地3万多亩(总面积35万亩),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实施渔业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渔港等安全设施建设,对渔船配备安全救生设备、参加渔业互保发放补贴。认真开展检查,排查隐患,组织、参与海上救援60多次,救助遇险船舶车辆40多艘(台)、渔船民(乘客)近100人,在全省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取得满分;推行渔业科技入户、科技入企,建设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渔业协会,对一万多名渔民进行了安全与技术培训,组织发放渔业燃油补贴1.41亿元(累计发放近10亿元),改善了渔民增收环境;加强涉外渔船管理,杜绝越界捕捞,维护了国家外交大局,受到外交部、农业部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