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暴发性出血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养殖史上危害鱼类种类最多、范围最广、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世界性传染病,该病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如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等。治疗花白鲢出血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内服给药不便操作,主要是靠外用泼洒药物来控制病情。最近几年来,花白鲢出血病具有明显的上升态势,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高温季节后,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大,损失极为惨重。笔者根据切身体会,对防治花白鲢出血病药物及其治疗措施作一小结,同时介绍了我公司在治疗花白鲢出血病新产品研制情况,供养殖户作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一、常用外用药物
1.辛硫磷溶液
辛硫磷又名倍腈松,原本是一种农用有机磷类杀虫药。上世纪90年代湖北某渔药厂将其开发成治疗出血病的药品,疗效独特,到了现在仍是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主要药品。该药具有用量低(40%含量每亩仅需25毫升左右)、疗效确切(泼洒一遍基本能控制病情)、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辛硫磷本身无抗菌作用,因此其治疗机理尚不明确,甚至有些专家根本不相信其治疗功效。根据笔者测算,全国50%以上池塘的花白鲢出血病是通过辛硫磷溶液来解决问题的,常用处方为:①辛硫磷溶液+硫酸铜(或有机铜)一起泼洒,这是在湖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治疗措施。②第一天泼洒辛硫磷溶液,第二天再泼洒二氧化氯。③单独使用辛硫磷溶液一次,主要用于大水面、山塘等很少用药水面。
2.苯扎溴铵溶液
苯扎溴铵,别名新沽尔灭、溴苄烷铵,为一种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能迅速渗入细胞,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新陈代谢,导致细胞内物质流失,灭活菌体或虫体内多种酶系统,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该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强而快、毒性低、对皮肤和组织无刺激性、渗透力强等特点。
目前很多渔药企业生产含量为4 5%的苯扎溴铵溶液,商品名通常为“暴血灵”、“特效止血灵”、“克暴安”之类,顾名思义,该类产品是治疗出血病的专用产品。是市场上用来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第二大产品。药敏试验显示苯扎溴铵对嗜水气单胞菌杀灭作用并不优秀,也就是说单一苯扎溴铵成分产品治疗出血病效果并不会很理想,上述产品大多是通过添加特殊止血因子保证疗效的。4 5%苯扎溴铵溶液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用法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用30毫升,每日1次,连用2~3次。顺便介绍一下含量45%苯扎溴铵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①将药品倒入脸盆中,把手放入药中浸泡,应有刺激感;②将未开启的药瓶上下摇动,晃动几次后,应感觉到药液充满瓶子,瓶内没有液体流动。
3.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具有杀菌能力强,改善水体环境,阴雨天也能使用等优点,实践也显示二氧化氯对治疗花白鲢出血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此外,溴氯海因、强氯精、戊二醛等消毒剂也经常用来治疗花白鲢出血病,但不及前三种普遍。
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
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真菌、有害藻类及原生动物等都有良好抑制和改良作用。其作用时间长,适应的PH值和温度范围广,并能降低水体中的BOD、COD及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其抗菌机理是通过产生硫氰酸根阻碍微生物呼吸系统中的电子转移,从而起到抑菌、消毒的作用。药敏试验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二硫氰基甲烷高度敏感,实践也证明其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独特效果。
二、内服药物
花白鲢因摄食颗粒饲料的能力差,因此,实际很少采用内服的方法治疗。一般在外用药品失败的情况下采用内服的治疗措施,即将抗生素类药物拌在米糠、豆浆等物质中,然后泼洒在下风口供花白鲢滤食。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有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氟哌酸以及磺胺类(注:国家有明文规定:禁止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生素)。
三、复合丙烯基二、三硫醚溶液的研制
虽然上述药物对花白鲢出血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有时也会存在用药后第二天死亡量上升、用药量越来越大、治疗不彻底等各种问题。我们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和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要求,研制出了防治花白鲢出血病的新药——复合丙烯基二、三硫醚溶液。经过湖南常德、湖北洪湖、广西南宁等多个地区临床试验,效果明显优于上述常用药品,同时也可以用来防治其他鱼类细菌性出血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