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每年秋冬季是向水库大量投放鲢、鳙、草、青等鱼种的黄金季节。但不少养鱼产发现,往往在投放鱼种后2—7天内,会在库面发现游动的病鱼和死鱼,这些病鱼皮肤失去光泽,体表粘液增多,严重者引起麻痹僵直直到死亡。根据上述症状,系典型的“水质不服症”,主要是由于水温剧变、鱼类皮肤神经末稍受到强烈刺激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引起的,该病死亡率高达20%~60%左右,往往给渔民带来严重损失。鱼种从鱼种塘起出装运到库边,就直接投放到水库,由于两地水质不同、温差相距太大,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鱼种生活正常,下库后也会发生“水质不服症”而生病、死亡。那么,怎样进行控制呢?
一是调好温差。在水库一库湾处预先安置好网箱,当鱼种池水温和水库水温相差3℃以上时,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待鱼种适应后再入库。方法是,向装运鱼种的水箱内逐渐加入库水,待装运鱼种的水箱水温接近水库水温时,再停留10--30分钟后,把鱼种和水一起缓解倒入网箱内,借此调节水温,让鱼种适应新水质环境,在网箱放养120分钟后即可让鱼种自由游进水库。
二是药物预防。根据水库水温常低于鱼种池水温的特点,我地长期采用大蒜结合尿素来预防鱼种“水质不服症”,有很好效果,且对鱼种无任何副作用。在每500千克装运鱼种的水中加入1.3千克大蒜浆汁,将鱼种装入水箱后,再用棉布包好2.5千克尿素,让其沉人装鱼的箱底,尿素慢慢溶解时吸收了水里的热量而使鱼种暂养水温慢慢降低,有助鱼种适应更低的水温环境。而大蒜也有预防“水质不服症”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鱼种“水质不服症”的效果。 每年秋冬季是向水库大量投放鲢、鳙、草、青等鱼种的黄金季节。但不少养鱼产发现,往往在投放鱼种后2—7天内,会在库面发现游动的病鱼和死鱼,这些病鱼皮肤失去光泽,体表粘液增多,严重者引起麻痹僵直直到死亡。根据上述症状,系典型的“水质不服症”,主要是由于水温剧变、鱼类皮肤神经末稍受到强烈刺激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引起的,该病死亡率高达20%~60%左右,往往给渔民带来严重损失。鱼种从鱼种塘起出装运到库边,就直接投放到水库,由于两地水质不同、温差相距太大,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鱼种生活正常,下库后也会发生“水质不服症”而生病、死亡。那么,怎样进行控制呢?
一是调好温差。在水库一库湾处预先安置好网箱,当鱼种池水温和水库水温相差3℃以上时,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待鱼种适应后再入库。方法是,向装运鱼种的水箱内逐渐加入库水,待装运鱼种的水箱水温接近水库水温时,再停留10--30分钟后,把鱼种和水一起缓解倒入网箱内,借此调节水温,让鱼种适应新水质环境,在网箱放养120分钟后即可让鱼种自由游进水库。
二是药物预防。根据水库水温常低于鱼种池水温的特点,我地长期采用大蒜结合尿素来预防鱼种“水质不服症”,有很好效果,且对鱼种无任何副作用。在每500千克装运鱼种的水中加入1.3千克大蒜浆汁,将鱼种装入水箱后,再用棉布包好2.5千克尿素,让其沉人装鱼的箱底,尿素慢慢溶解时吸收了水里的热量而使鱼种暂养水温慢慢降低,有助鱼种适应更低的水温环境。而大蒜也有预防“水质不服症”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鱼种“水质不服症”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