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黄石日报资讯:如茵碧草随风荡,畦畦水田紧相连;泥鳅嬉戏跃不停,朵朵细浪起涟漪……徜徉在这水草丰茂、流水潺潺的泥鳅基地,阳新中惠农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平的脸上写满“得意”。
27日,记者在阳新县北煞湖泥鳅养殖基地看到,成片的养殖区域一望无际。这是我省首家标准化泥鳅养殖基地,今年,该基地规模已扩大到3000亩,成为了全国第二大泥鳅养殖基地。
如今,泥鳅人工繁殖项目已成为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施特色经济鱼类养殖工程重点支持项目,并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行,有20多户农户签订承包合同300亩,且每亩收益达5000元以上。
一条母泥鳅利润超过一头牛
“别看泥鳅小,收获起来不得了。”指着水面上泥鳅戏水泛起的朵朵水花,余建平悄悄地说:“按每公斤34元的批发价外销,每亩不少于2万元哩。”
“今年,在科技局的支持下,突破了泥鳅人工繁殖关键技术,1条母泥鳅年纯收入达到800元左右,胜过养1头母牛。”在阳新县浮屠镇参与泥鳅养殖的农户柯友良算了一笔账,1条优质母泥鳅一年能繁殖4次,1次产卵和孵化泥鳅苗1万尾,市场价每万尾200元,卖泥鳅苗收入800元,减去1条母泥鳅养殖费用10元,每条泥鳅纯收入790元。据相关专业人员介绍,规模化养殖母牛繁育小牛,平均养殖1头牛,除去人工、饲料等养殖费用,每年纯收入也不超过700元。
如今,在阳新县已掀起了一股“泥鳅热”,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开创了“农民两部曲”:农民配料员——发动周边的群众挖蚯蚓;农民饲养员——带动周边农户承包荒田养殖。不仅解决了农户的收入问题,还实现了“同创业、共致富”。
小泥鳅闯进国际大市场
9月初,曹浪等4位农户又将一批泥鳅销往韩国。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品位水产营养佳品,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不仅如此,它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据水利水产局水产办副主任徐勋众介绍,正是因为泥鳅的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始终供不应求。目前,我市除阳新中惠农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外,冶钢农场也在养殖泥鳅,他们均以外销为主,实行统一租地、统一购种苗、统一销售、分散饲养的管理模式,所有泥鳅全部出口韩国和日本。
“秋天到了,收上来的泥鳅就不再卖了,准备饲养到春节,那时候,8元钱一公斤收上来的泥鳅,‘游’出国门能卖到每公斤32元。”曹浪欣喜地说道。
曹浪准备明年扩大饲养规模,再搞50亩稻田养泥鳅。他说,稻田养泥鳅可以实现种养双赢,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养殖的泥鳅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阳新要打造全国泥鳅大县
“阳新水产可养殖面积有40多万亩,根据省委省政府创建水产大县这个契机,县里已拿出了一套方案,引进外资,整合当地资源,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把我们的水产业做大做强。”阳新县水产局副局长蔡克强信心十足地说道。
为推动发展无公害泥鳅产业化生产,做大做强泥鳅产业,阳新县已提出了目标,即用2—3年的时间发展泥鳅养殖4万亩以上,将该县泥鳅养殖基地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标准化养殖基地。
如今,在目标实施之际,阳新县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鼓励发展泥鳅产业。如,允许县直机关、镇(区)机关干部职工入股开发、独资开发等方式直接参与泥鳅产业发展;允许县直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与村组、农户联合或独资发展泥鳅养殖;鼓励生产大户连片发展,对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养殖户(个人),适当奖励,优先调整低产田开发,优先安排贷款,合同一订20年,合同期满,同等条件下优先续订;鼓励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发展泥鳅养殖,养殖10亩以上的,实行以奖代补,优先安排贷款;对外来投资商到阳新县开办水产品(泥鳅)加工厂的,优先报批使用土地;鼓励外来投资商来该县兴建泥鳅苗种繁育基地,年繁育鳅苗达到4亿尾以上的,奖励10万元;大力扶持泥鳅品牌建设,对获“无公害产品”的奖0.5万元,获“有机产品”的奖2万元,获“绿色产品”的奖3万元,对已注册成功商标奖励2万元;免征泥鳅养殖户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免收县内泥鳅产品检验检疫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