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吉 林 日 报资讯:白景全是敦化市众多“鱼贩子”之一,观察当地渔业的变化,他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10几年前,市场上的鱼主要来自辽宁,而且供不应求,常常遭到“哄抢”。“我就多次穿着鞋跳到水池中‘抢’鱼,否则便没鱼可卖”。现在也有“抢”鱼的时候,“抢”的是地产鱼,“我们到水库收鱼,讲好了每公斤16元,过一会儿就可能有人出18元来撬行”。
这期间,白景全感觉到了地方渔业的发展对“抢鱼”演变的影响,“地产鱼质量好,大量上市后,很快就成了抢手货。”他提到很多鱼产丰富的渔场,“10年前,没有人用心养鱼,那里只是牲畜的饮水池”。
敦化市终于摆脱了水多鱼少的尴尬局面。像白景全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捕捉到渔业变化的痕迹,背后的嬗变则是一场革命,改变了敦化市渔业历史。
敦化市素有一江十七河之称。牡丹江发源于敦化并由西南至东北贯穿市内腹地,流域面积10205平方公里,形成水域纵横交错,湖泊泡沼、水库塘坝、池塘星罗棋布的水网格局。不仅水系发达,水体生态破坏轻微,这里水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发育良好多样的水生生物种群。但传统的渔业模式不仅没能满足菜篮子需求,更不能实现渔业致富,渔业发展一度远远落后于农、林、牧、副。改革开放以后,敦化渔业与域外渔业同步发展。
解决了吃鱼难,敦化市又把目光锁定在渔民致富问题上来,积极争取和制定强渔、惠渔资金和政策。2007年,省渔业局支持资金35万元,在全市35个重点渔业村屯,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型农(渔)民培训工程,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学到看家本领。2008年,敦化市渔业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是1978年的21倍,专业渔民人均年收入10300元,是同期农民收入的2倍,农(渔)民的“钱袋子”年年有余。同年,全市鱼产量已由1978年的275吨,增长到4000吨,增长了15倍。
在渔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又一矛盾开始显现:“一鱼难求”已成为历史,目前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并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供大于求。敦化市敏锐地认识到,渔业的发展已不再是数量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注重生产方式的转变,注重渔业效益的提高。
几年过后,敦化市水产养殖品种已由过去传统的鲤、鲫、鲢、鳙等“老四样”发展到目前的20多个品种,名特优的份额由过去不足总量的3%,上升到目前的60%以上。
资源优势被充分认知后,这里便成为现代渔业的天堂。
小石河水库冷水鱼养殖场,利用先养鱼后灌溉的循环用水方式,年生产虹鳟、金鳟鱼2.5万余公斤,大量外销,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近几年中推广了库塘鳜、鲶、黄颡鱼搭养技术,年均推广2000公倾以上,亩均增收750元,实现了低质廉价鱼向优质高效鱼的生态转换。
雁鸣湖镇,2008年成立了由15户渔民参加的雁鸣湖渔业合作社,通过制度约束和民主协商,解决了养殖规模小而散、销售产品相互压价、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成长机制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社员之间有分工、有协作、无竞争,2008年合作社水产品产量达到830吨,创销售收入960余万元。
在生产方式上,敦化市普遍实现了由自然捕捞向人工增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全市养殖水产品产量由过去不足总量的35%,上升到目前的约87%,并连续多年实现了捕捞产量“零增长”。实现了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等设施渔业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方式,全市有433公顷池塘实行了集约化养殖,围栏、网箱、流水池等养殖方式,也在全市因地制宜开展。
敦化市水利局水产部门的职能也在变。一位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重心已从传统的指导生产转向了监管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据介绍,健康养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正在敦化市全面推广,现已建成省级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处;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3处、无公害产品6个。
目前,敦化市已发展养殖水面6667公顷,鱼产量达到4000吨,渔业经济产值近亿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地产优质鱼大量上市后,市场上的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敦化市的水好,所以鱼也好”,一位张女士说。尽管价格贵了很多,地产鱼仍然是她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