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进入天高气爽的秋季,虽然气温有所回落,但是养殖池塘水温依然较高,此时必须根据池塘水体上下温差大、水质变化快等特点,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便稳固全年养殖成果,确保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现提出如下七点秋季生产管理措施,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一、加强水质调控
进入秋季,随着池塘载鱼量逐步增加,鱼虾蟹有机代谢产物也相应增多,因为得不到及时分解而导致水质恶化,加上连续高温,水体表面蒸发量大,池塘水位下降较快,应加强池塘水质的观察和监测,适时进行水质调节。具体方法:①注入新水,抬高水位,以便增加水体总容量,为鱼虾蟹提供快速生长的优质水体环境;②适时用生石灰、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池塘水位常规鱼类应保持在2~3米,虾蟹塘保持在1.5米左右。池塘水色以黄绿色和黄褐色为好。常规鱼类池水
透明度应在30厘米左右,虾蟹塘保持在40厘米左右。每隔7~10天测量水质一次,主要水质指标保持在pH值6.5~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在3~5毫克/升。
二、合理施肥,增喂精料,培肥促壮
秋季池塘有机物含量通常较高,施肥一般以无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无机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尤其是放养花白鲢的池塘和虾蟹塘,一般每5~7天施用一次过磷酸钙,每次用量3~4千克/亩,将有助于鱼类生长和虾蟹脱壳生长。秋季水产养殖对象生长相对减缓,此时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出塘规格与养殖效益。如河蟹塘要增加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来增加膏黄,鱼虾塘应增加精料的投放,培肥促壮,减少有些品种如青虾的死亡。
三、适时增氧
入秋后早晚气温温差大,容易造成缺氧浮头,甚至会发生泛塘。为有效增加水体溶氧,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减少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鱼虾蟹保持健康状态,提高池塘生产力,一般来说,可下半夜1--2点开机,到第二天早晨7--8点后关机,同时要遵循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等原则,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四、合理控制池塘水草数量
池塘水草过多,容易造成底层光照不足,严重缺氧,导致水草及底栖生物死亡腐烂,从而败坏水质;水草过稀,又无法为虾蟹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而影响其生长。因此,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过密的地方清除一部分,使水草之间留有3~4米空隙,水草稀疏的池塘可补栽一部分,或者投放适量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虾蟹塘一般要将水草覆盖面积控制在40%左右。
五、内外结合,科学防病
秋季是水产养殖病害的第二个高发期,主要病害是体外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病。最好普施1~2次杀虫药和一次杀菌药,同时结合内服提高免疫力的药,如免疫多糖、高稳Vc、VE、大蒜素等。有条件的可采取生态防病措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每隔
7~lo天使用一次,充分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六、成鱼适时上市
当池塘养殖密度过大时,可采取分批捕捞的措
施,统筹安排成鱼的销售。拉网时要考虑到天气情况,应选择在凉爽微风的早晨进行,小心操作,避免伤及鱼体。拉网后要及时对池水进行消毒,防止鱼类擦伤感染,可选用阿维菌素、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消毒药物。
七、加强巡塘,做好值班记录
坚持早、中、晚巡塘,并做好池塘生产日志。平时要注意池塘周边环境卫生,经常捞除杂草、死草,不留残饵、粪便,发现死鱼、死虾、死蟹应及时清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虾蟹打洞逃逸。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