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贵州日报资讯:记者10月11日从贵州省大鲵养殖现场会上获悉,《贵州省大鲵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0-2025)》已编制完成,根据规划,10年后全省大鲵产业综合年总产值将达70亿元以上。
大鲵俗名娃娃鱼,贵州省许多地方有野生品种。规划提出,经过10至15年的努力,将在全省建立较完善的大鲵产业体系,实现全省年生产子二代幼鲵300万尾,产值10亿元;子二代商品成鲵240万尾、产量600万千克,产值60亿元;实现大鲵产业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全省大鲵产业综合年总产值70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目前,野生与人工驯繁的苗种与成鲵总资源量在60万尾左右,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就有一吨大鲵换5台卡车外加32吨小麦的出口记录,近10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更大,国内售价每市斤从2002年的500元升至2008年的800元,还供不应求,国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每市斤售价高达3000元左右,但常常是有价无货。专家预测,未来十几年内商品大鲵仅能少量供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仍呈求大于供的趋势。近年,我省年繁殖大鲵苗种3至5万尾,全省已有29个县共51个点开展了大鲵养殖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