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楚天都市报资讯:在江夏区五里界街幸福水库旁,住着这样一个老人——他肢体残疾,却毅然丢掉赖以生活的残疾人摩托车,自主创业培育锦鲤。在生活宽裕后,他还不忘帮助弱势群体,安置残疾人就业。
老人名叫魏兴亥,今年63岁。昨日中午,记者来到幸福水库旁30余亩面积的养殖场时,魏爹爹手拿鱼网,正从孵化池中捞起二十余条锦鲤(如图)。“这批鱼品相不错,过两天卖到花鸟市场,又能赚好几千块呢。”老人乐呵呵地说。
谁又知道,3年前的魏爹爹还在纸坊街上靠骑残疾人摩托车载客为生,养鱼乃是暮年转行。
魏兴亥拿出自己的残疾证说,他在壮年时,在一次工伤中,右腿和左手受伤,落下三级肢残,其后,便在纸坊街靠骑残疾人摩托车载客为生,月收入一两千元。
2006年,他响应武汉市政府的号召,停下了残疾人摩托车载客的营生。见观赏鱼市场比较火红,便在江夏郑店和幸福水库分别租下一片30多亩的养殖场,购买日本锦鲤种鱼,摸索培育鱼苗。经过一年的努力,漂亮的日本锦鲤顺利诞生。2008年,他售鱼的纯收入达到十余万元。“我曾经做过残疾人工作,晓得残疾人的不易,生活改善了不能忘了残疾朋友啊。”魏兴亥雇佣了(一聋、一智障)两名残疾员工,替他照看养殖场。
如今,魏爹爹的生意虽红火,但他心中仍藏着苦恼——申请不到贷款。他说,现在锦鲤市场供不应求,但他的养殖场规模较小,而饲养锦鲤的成本较大,他手中资金不足,无法做大。“如能扩大养殖场规模,我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