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资讯:河北省沧州沿海地区对虾养殖总面积达1万公顷左右,养殖品种大多以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少量的东方对虾为主,养殖模式分别采取南美白对虾单养或与日本对虾混套养、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北方地区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苗种的来源主要依赖南方省份的海南、三亚、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对虾产业中已经形成了南繁北养的苗种流通格局。养殖放苗量一般在每亩1万尾左右。多年来由于对虾养殖不论是东方对虾、日本对虾还是南美白对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病毒性虾病的危害,给对虾养殖经营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导致北方地区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产低效中徘徊,受对虾养殖病害的影响,对虾总产量仅4千吨左右,平均单产不足30公斤。
1、对虾发病原因
自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对虾业中启动以来,特别是开展病毒性虾病的有效控制,实施无病毒(SPF)亲体选育和优质苗种的繁育生产,沧州地区优质种苗使用量也较往年大幅提高。但养殖户中又因此产生只要苗种质量好就万事大吉的误解,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优质苗种上。今年7月份以来,沧州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现象。笔者经实地调查后发现沧州地区对虾病害发生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目前优质苗种的生产场家还不规范,苗种市场的流通渠道范围广、渠道多;苗种经销商无认证注册,人员素质不等,苗种市场准入不严格;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标准不一,虾苗感染病害的机率较大;苗种纯度混杂现象严重。
(2)苗种自身的质量问题,对虾发病存在有早、有晚和轻重不一现象。
(3)养殖过程中不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放苗前池塘不清淤、不注重水质培养和基础生物饵料繁殖,池水清瘦,微生物量少,放苗的基础条件差。由于池塘生态中基础生物饵料较差,外源性物质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当池内存苗具有一定密度时情况下,导致对虾前期得不到营养,生长速度慢、体质差,造成对虾病害感染。同时池塘水体的生物量少,对环境生态进行调节能力弱,使池水的理化指标如pH值、氨氮等值偏高,提高对虾发病机率。
(4)养殖前期,不当的使用杀菌药物,导致水体微生物的灭绝,池水透明度加大,光照的入射能力增强,池塘自身调控能力减弱。微生物死后会产生对虾类有害的毒素,严重影响对虾养殖,造成死亡现象。如果池塘的水质环境一旦失衡,再进行恢复,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因此应慎重使用杀菌药物。
(5)不论养殖池塘面积大小,凡不进行池底清淤或不注重底质环境改良,只要池塘内有一定密度的养殖对虾,当遇有高温、闷热天气,往往会出现水体中溶氧不足,有害气体的释放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增加。经测试,清过淤的池塘氨氮检测值一般在0.4mg/L以下,而不论池塘大小,凡未清淤的池塘氨氮检测值在1-1.8mg/L左右,超出了正常值的3-4倍。溶解氧含量偏低,氨氮量增加极易造成对虾发病死亡。
(6)养殖户对微生物制剂认识错误且使用不当。微生物制剂是一种改善和调整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活性菌,它能够对水体环境的有害成份起到吸收、利用、转化及降解作用,使养殖水域生态形成微循环,从而改善和维护适应对虾生存生长的环境。但不能误认为微生物制剂是治疗对虾病害的药物。生物制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效作用,并非一次性使用整个养殖期都起作用。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正确的应用技术,用量多少、种类、掌握准确使用的间隔时间,使生物制剂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解决方向
为了尽一步加强养殖对虾病害的科学防控,使对虾养殖业走出低谷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大力加强和开展相关的养殖试验示范与研究:(1)加强养殖虾类种质资源的选育保种和健康苗种的繁育工作;(2)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水质调控与保护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3)确立科学健康养殖方式的试验示范;(4)实施测水养虾技术。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渔药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