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兰州晨报资讯:欧阳修一句“秋水鱼肥脍如玉”,生动地描绘出了老百姓对秋天食鱼进补的钟爱,然而这种本来无可厚非的习惯却让黄河里的鱼儿“很受伤”。近期在黄河边捕鱼的人几乎用上了十八般“武艺”,网捞、电击、爆炸,每一样都令人触目惊心。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根据我省相关规定,5年内不允许在黄河捕捞鱼类,违者有可能被处以1000元罚款。
制止 市民扯住捕捞渔网
9月23日下午6时,家住沙井驿的何师傅和几名朋友在北滨河路西沙大桥附近练车,这时他突然看见向东200米处的回水湾里,两名男子正在使用渔网捕鱼,就在他们不远处的树上,还挂着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何师傅和朋友过去查看,才发现两名男子旁边的网兜里已经装了好几条近30厘米长的鱼,有些已缺水窒息。何师傅见状上前制止,不料对方丝毫不以为然,继续向水里撒网。于是何师傅一把将晾在树上的渔网扯下,双方随即开始争吵并各抓住渔网的一头相互拉扯。眼看火药味越来越重,两名男子才抛下刚捕的鱼和一张渔网匆匆离开现场。当晚7时许,记者来到现场时,岸边捕鱼者已经离开,然而就在马路北侧,一片水草丰茂的水洼子旁,仍然有人在晾晒渔网。
驱赶 电鱼男子弃网而逃
这样的冲突同样发生在环保志愿者孙先生身上。19日中午,他经过七里河区高滩黄河边,看到了令人非常惊诧的一幕:就在岸边的一处回水湾里,一名50多岁的男子脚穿长筒雨靴,身上背着一个电瓶,两手各持一根电击棒,启动开关后猛地将电击棒插入水中,只听得电流声“啪啪”作响,在浅滩徘徊的鱼儿只要距离不远,都被电翻。这名男子随后抄起一个加长的网兜,将漂在水面上的鱼收入网中。孙先生上前干预,周围群众也纷纷谴责,这名男子才弃网而逃。孙先生讲述的情况在记者几天的采访中也得到了附近许多居民的证实。更有居民称,他们就曾见过有人在水中点燃威力较小的炸药,震晕鱼儿然后捕捞。
分析 进补习惯使捕捞加剧
在对环保志愿者杨先生的采访中记者获悉,最近黄河边使用各种办法捕鱼的人增多,和人们秋季进补的想法有很大关系。在古代,人们就有秋天食鱼进补的习惯,欧阳修的“秋水鱼肥脍如玉”就形象地描述出了古人对秋天食鱼的偏爱。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秋季市面上的水产价格都会有所提升。就此记者先后走访了几处规模较大的水产市场,并向兰州市物价局证实,在近期确实存在水产价格抬升的情况。即使如此,杨先生也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在黄河边展开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捕捞实属不该。
规定 5年内黄河禁止捕捞
当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甘肃省农业执法总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甘肃境内所有自然水系的支流、干流内共有106种鱼类,但是由于水资源总量减少,排污量增加等问题,导致一些鱼类物种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保护、增殖、合理利用甘肃省境内长江、黄河及内陆河水系珍贵的渔业资源,2006年8月,甘肃省农牧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自然水域禁渔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6年8月起的5年内,甘肃省境内三大自然水系内的所有渔业物种资源全部禁止捕捞,包括内陆河流域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干流及各支流天然水域;长江流域(甘肃段);黄河水系(甘肃段)的黄河玛曲段及各支流天然水域、黄河兰州段(临夏至靖远境内河段)及各支流天然水域。根据相关规定,违反禁渔令最高将处以1000元罚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