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6月10日)上午,艳阳高照,和风吹拂,深圳东部海岸大鹏湾海域热闹非凡。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和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工作人员在深圳东部海岸大鹏湾海域举行粤港联合增殖放流行动,将600万尾对虾苗、10万尾红鳍笛鲷鱼苗、1000万粒扇贝和30吨花蛤苗放流到大海中。粤港两地渔业主管部门希望这次大规模的放流行动,能缓解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危机。
放流17年缓解资源危机昨日上午10时半,随着增殖放流指挥船一声汽笛的拉响,四艘载满鱼、虾、贝苗的渔船驶向水质较好的南澳码头近30公里的大鹏海域,并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两条增殖放流船会合,粤港两地同时进行放流行动。
此次深圳增殖放流的品种有:斑节对虾苗600万尾、优质海水鱼苗10万尾、花蛤30吨、华贵栉孔扇贝1000万粒,均由深圳市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的生产基地提供。
据了解,深圳市已持续17年的增殖放流,共放流虾苗1.98亿吨,海水鱼苗82万尾,贝类124吨。此外在2003年,深圳市还选取了5000尾鱼苗,挂上标志后放回大海,以检验增殖放流效果。在昨日放流的开幕仪式上,深圳市农林渔业局领导说,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将在养殖场人工培育出来的鱼、虾、贝苗等放归自然,以缓解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危机。
建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由于工业污染加剧和开发利用过度,深圳市海洋生态环境已遭到较严重的破坏,水生生物的数量大大减少,鱼类及水生动物种群逐渐衰落,海洋生态资源的平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了解,深圳市每年不但在伏季休渔期进行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外,从2003年开始在深圳东部海岸杨梅坑海域进行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并预计从今年开始,投资6000万元,将在杨梅坑建设覆盖海域7平方公里的人工鱼礁区,并配备占地4.6万平方米的科研、监测基地,用来保护海洋生态资源。
人工鱼礁是用水泥模板或抗腐蚀的废旧器材,连系而成的仿制鱼礁,投入海底用以诱集鱼群栖息,对恢复海洋资源有重要作用。(广东新闻)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