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都市报资讯:
水产人员正在作业 |
长江上游珍稀名特鱼保护开发两个国家级原种场设在万州;万州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长江名特鱼类工厂化繁育车间,繁育技术全国领先;万州渔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6%……
随着国家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以及抢救长江上游濒临灭绝的鱼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峡库区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将成常态,长江上游珍稀名特鱼繁育技术全国领先的万州,发达的渔业水产科技对促进三峡库区水生物种保护的作用更加凸显。
记者了解到,三峡库区中心城市万州,目前的淡水鱼人工繁育技术已经雄视西南。正因为如此,长江上游珍稀名特鱼保护开发两个国家级原种场都设在万州。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对濒危鱼种的保护而言,一般一个鱼种只设一个国家级原种场,而万州的岩原鲤国家级原种场是在四川早年已经设立了一个的基础上,国家相关部委实地考察发现,万州在长江上游珍稀名特鱼保护开发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因而特别增加的一个我国岩原鲤保护开发国家级原种场。
作为国家级原种场,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当之无愧———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岩原鲤人工繁殖产量,该所占全国的80%以上。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胭脂鱼人工繁殖产量,该所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首先,万州具有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长江横贯万州长达83公里,境内拥有天然鱼类108种。但在1978年,万州辖区渔业主要养殖品种是草、鲢、鳙、鲤等常规品种。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渔业水产科技的突破,渔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万州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品种已经发展到36个,市场竞争力强的胭脂鱼、岩原鲤、江团、匙吻鲟、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珍珠等名优水产品种正逐步成为万州渔业养殖的主打品种,产量达到7100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2.01%。长江名特经济鱼类繁殖也成为万州水产研究的亮点。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已经储备胭脂鱼、岩原鲤、大鲵、白甲、华鲮、长薄鳅、长江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名特种鱼10余种、4000余组。
“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独有的面积达1870平方米的长江名特鱼类工厂化繁育车间和国家胭脂鱼原种场、岩原鲤原种场等名特经济鱼类繁殖硬件设施,在整个西南地区繁育能力最大。”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本祥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渔业设施,加之长江上游名特鱼繁育技术在全国领先,这使得名特经济鱼类繁育技术在万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2005年,万州以胭脂鱼、岩原鲤、青波、江团、华鲮、白甲、匙吻鲟为主的名特经济鱼类繁殖量首次突破1000万尾大关,长江名特经济鱼类规模化繁殖技术更是填补重庆空白。2006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育成规格10厘米以上苗种70余尾,2008年获大鲵苗5000余尾。大鲵人工批量繁殖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空白。2008年4月,万州将规格为2毫米的南美白对虾蚤状幼体成功培育成规格12毫米可在纯淡水中养殖的虾苗,培育成活率达85%,填补了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技术市内空白,为南美白对虾在万州乃至重庆大面积养殖提供了苗种保障。2008年,万州以胭脂鱼、岩原鲤、大鲵、华鲮、白甲等长江名特鱼类为主的水花繁殖能力已达2亿尾。
改革开放以来,万州共取得国家、省(市)渔业科技成果40余项,尤为突出的是胭脂鱼、岩原鲤繁殖技术领先国内外。长江名特鱼类规模繁殖技术2005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渔业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对促进万州渔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万州渔业的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66%。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