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华小鲵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现存数目极为稀少。
中华小鲵体长约10厘米,皮肤呈黑色
中华小鲵腹部有黄褐色斑 |
红网长沙8月23日讯
“绥宁县发现珍稀动物‘中国小鲵’” ,昨日经本报报道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昨日,本报热线接到多位市民来电,称比对报道中的照片,长沙也发现过这种“中国小鲵”。郭女士来电说,在长沙开慧纪念馆附近,还有人叫卖这种“小鲵”。
上午9时许,长沙县福临镇的郭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她家附近的飘风山深水山洞里发现很多“中国小鲵”,村民们经常能抓到,“在开慧纪念馆附近还有人把它卖钱”。
记者随后来到开慧纪念馆,见到有两位妇女正在一处阴凉地提着瓶子,卖“中国小鲵”。“中国小鲵”被装在矿泉水瓶里,体长在3-5厘米,尾部较尖长,腹部有花斑。
“你们卖的是什么家伙咯?”其中一位妇女回答说,这小家伙在当地叫“潜水狗”,在深山的水洞有很多这种小家伙。
这“潜水狗”是不是“中国小鲵”?记者从贩卖者手上买下几条“潜水狗”,后带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湖南师大生物系沈猷慧教授,经过鉴定后表示,这“潜水狗”不是古珍稀动物中国小鲵,而是东方蝾螈,别称四脚鱼、四足鱼、中国火龙,与娃娃鱼幼苗很相似。“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湘江以东地区,长沙较为常见,有人拿去作为观赏动物饲养。”
对于本报报道的绥宁县发现“中国小鲵”一事,沈猷慧教授仔细对照图片,他推测这也不是“中国小鲵”,“是肥螈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在颜色上,沈教授认为也不符合特征,“中国小鲵的全身都是灰色的,但不排除个体变异的情况。”沈教授说,中国小鲵的身体一般要扁平些,而照片刊登的家伙身体明显要肥胖。
随后,沈教授拿出他保存的在湖南发现的挂榜山小鲵和肥螈的标本,他介绍说,像小鲵身体一般有肋沟,而肥螈身体比较光滑。沈教授表示,这次在绥宁县发现的“小鲵”和前一段时间在麻阳西晃山发现的“小鲵”,是肥螈的可能性较大,而不是中国小鲵。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