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资讯:
一方方碧波荡漾的开阔塘面一望无边,一座座现代化的养殖设施正“忠实”运转;正值上午喂饵时分,群群金鲤银鲫竞相涌出水面争食,不时还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片片水花,场面壮观;塘头新修的水泥路上,不时有满载鲜鱼的大货车驰过……这是记者4日探访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生态高效养殖基地时所见景象。
罗阳镇地处海州湾畔,是赣榆南大门,东邻黄海,拥有8.2公里的沿海滩涂,如今在这片历史上曾是无边盐碱滩和苇子荡的滩涂上,万亩生态高效养殖基地正显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
据镇党委书记徐雪峰介绍,近年来,罗阳镇农业开发主打“绿色罗阳,生态水乡”牌,丰富的滩涂资源成为镇里发展滩涂养殖的一大优势,通过多年筑堤挖塘,新建和改造原有低产塘为高产塘,罗阳现已成为苏北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在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坚持高效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滚动开发”的方式,通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渔业产业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还着重强调以科技引领产业集聚、以项目加快渔业升级。到去年底,全镇3.3万亩可开发利用的滩涂,已有3.2万亩完成开发,全部从事淡水鱼养殖,初步形成了养殖、销售、深加工、出口、旅游休闲、餐饮相配套的产业结构。目前,罗阳万亩生态高效养殖基地的淡水养殖面积占到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县养殖总产量的40%。
基地总经理唐振富告诉记者,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新成立的渔工贸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两大平台进行管理和服务。渔工贸公司负责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开发滩涂,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户通过招投标形式取得经营使用权,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提供技术、业务指导等服务。他表示,最近两年基地发展成效尤为显著,新开发鱼塘达1.2万亩,仅用于养殖区基础工程的配套建设就达1200万元,实现了路、水、电“三通”,有效地促进了养殖户增产增收。
刘湾村从事淡水鱼养殖20多年的李吉跃告诉记者,以前养殖规模小且效益低,基础设施不到位,现在自己的养殖规模已扩大到200多亩,年纯利润可达七、八十万元。在罗阳,像李吉跃这样靠养殖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据了解,包括他在内的仅刘湾一个村,就有200多户承包养殖水面4000多亩,每年每亩水面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仅此一项,全村养殖户总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
在扩大规模养殖产业化的同时,基地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淡水养殖协会和销售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2008年5月,基地成立了通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自愿入社、自主经营。从苗种引进、生产资料供应,到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水产品深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全部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实现了养殖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基地水产品根本不愁销。
与此同时,基地加强与中科院水产研究所、无锡水产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除技术服务外,近年来更是加快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先后引进彭泽鲫、南美白对虾等40多个新品种,使基地水产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目前,基地已形成梭鱼、南美白对虾,鲤、鲢,异育银鲫,白鲳、罗非鱼、黄颡鱼,新品示范等6大养殖区。由于基地紧邻大海,淡水中含有微量盐分,因此产品好,口感纯正,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生态高效水产养殖基地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下,罗阳镇近年又兴起“水中人参”泥鳅的养殖热,迅速扩张到5000多亩。镇泥鳅深加工厂的泥鳅产品源源不断地打入韩国市场,成为当地出口创汇主要项目。
现在,罗阳镇万亩生态高效养殖基地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水产品4万吨,产值超过3.78亿元,直接受益户达1500户,户均纯收入超过8万元。同时,产业还带动经纪人120人、运输户60户、渔需门市65户、饲料加工和水产品加工企业8家,仅水产养殖这一项产业,每年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