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资讯:
死鱼可明显看出眼睛凸出等症状。远处塘基上的猪舍养猪,粪便直接排入池塘,专家认为,这是造成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8月4日一早,李汉民从鱼塘里捞起两筐死鱼,扔在塘边,已经懒得理会。对于近20天来每天起床后必做的事情,使他变得麻木。
李汉民是肇庆高要莲塘镇波西村罗非鱼养殖户。20天前,他养的27亩罗非鱼开始出现死鱼现象,“每天死两三百斤”,经过多次治疗后,未见效果。
“技术人员判断是链球菌病。”这令李汉民感到迷惑:自己养了十多年罗非鱼,之前对此病闻所未闻,一向粗生粗养的罗非鱼,怎么会有这“医不好的绝症”?
每天死鱼两三百斤
往年养奥尼罗非鱼的李汉民,听别的养殖户说吉富罗非鱼生长迅速,效益更好,于年初转养吉富鱼。
“生长速度确实快。”李介绍说,从今年3月底下苗,到现在每条鱼已经达到7-8两规格,大的超过一斤,而往年养奥尼鱼最多只有4-5两重。眼看着付出快有回报,但从上月中旬开始,不断出现的死鱼,令回报成为一种奢望。
刚开始时一天死几条鱼,这没有引起李的重视。几天后,鱼的死亡量越来越多,“每天早上都要捞两三百斤死鱼”。这令他慌了神,找来技术人员诊治鱼病,用消毒、换水和充氧的办法,希望能减少死亡。
然而经过反复的治疗,李发现,鱼病并没有得到根治,只是在天气稍微凉爽的时候,死鱼相对少些,但气温一升高,死鱼又会增多。
据李汉民介绍,他的养殖方式像往年一样,在鱼塘边上养猪、鹅,粪便直接排入鱼塘。塘内除主养品种罗非鱼外,还混养少量大头、草鱼、叉尾鮰等,27亩鱼塘中,共放罗非鱼苗3万尾。“除罗非鱼出现死亡外,混养的其他鱼类并未发病。”
“附近一个养殖户的鱼也出现类似情况,他已经干塘了。”20天来死鱼已经几千斤,李汉民对治好鱼病的信心基本丧失,准备这几天干塘卖鱼,希望多少能收回些成本。
初步诊断为链球菌病
李汉民的罗非鱼到底得的什么病?为什么治不好?到过现场的执业渔医容志朝向记者表示,初步判断,罗非鱼患的是链球菌病。理由是,从症状看,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眼球凸出白浊,有的眼眶充血、鳃盖出血,有的腹内有腹水等,这些症状都符合链球菌病的特征;另外,混养的其他鱼类没发病,说明该病并不感染别的淡水鱼,基本可以排除淡水鱼常见的其他细菌病,如烂鳃病等。容强调,这只是凭经验判断,要确诊则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细菌鉴定才行。
容志朝还介绍,近两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已经越来越多,其中以吉富鱼为主,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特别是中大规格的鱼,虽然尝试过多种办法,但都很难完全治好。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安兴教授在7月19日本报主办的“罗非鱼危机与产业整合研讨会”上,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有过一番阐释。除上述外表可以看出的症状外,李教授还认为,病鱼的内脏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在严重感染时,病鱼表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所有内脏器官与周围体壁粘连,腹腔中有大量纤维性渗出。
对于鱼病的流行规律,李教授认为有以下几点:鱼体因应激而暴发疾病,应激因素有水温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条重大于100克的鱼更容易发病;高水温季节呈急性型经过,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低水温季节呈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发病时间通常集中在7-9月。
禽畜粪便是诱因之一
罗非鱼链球菌病该如何治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弘研究员认为,该病只能注意早期预防,或在发病初期,采取及时调节水质等措施或可减轻病状,一旦大量发病后,基本没有挽救的特效药。
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向记者介绍,禽畜粪便是引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原因之一。对于治疗,他同样认为只能注意早期预防,“珠江所在争取做疫苗,希望从疫苗的预防角度着手,解决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问题,但效果还很难说。”
李安兴教授对此病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他表示,一旦鱼发病后,就应该减少投饵量,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溶氧,这些都可以降低鱼的死亡率;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水温有助于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小的鱼塘可以在上面建遮阳棚,或者在夜间开足增氧机。
药物治疗方面,李教授说,抗生素对此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只是在疾病暴发的早期。在投喂抗生素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病鱼的死亡率,但一旦停喂抗生素,死亡率就会再次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常常延长喂药时间或者增加用药量。他提醒养殖户,这样做不仅很容易诱导产生抗药性菌株,还可造成鱼肉中的药物残留。
药物治疗不会是解决鱼病的方向,李教授认为,“不久的将来,疫苗防治将成为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手段。”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渔药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