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资讯:
陈善喜拉起空无一鱼的网箱,面容惆怅 |
阅读提示:今年6月,对宁德市大黄鱼养殖户陈善喜来说是“黑色”的。从6月3日开始的短短几天里,他在三都澳白基湾海域养殖的172箱大黄鱼全部感染上白点病,鱼苗和成鱼成批死亡。“这一场白点病,我一下子亏了60多万元。”陈善喜说。
记者了解到,在宁德,像陈善喜这样损失惨重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始自今年5月,闽东海水养殖水产品遭遇白点病袭击。截至记者采访时,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网箱养殖区发生白点病已造成大黄鱼成鱼损失近万吨,鱼苗损失1亿多尾,经济损失约1.87亿元。
鱼儿发病 养殖户的心头之患
三都澳是著名的深水避风良港,也是我国独有的大黄鱼内湾产卵场。大黄鱼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后,三都澳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年养殖大黄鱼、真鲷等水产品8万吨,年出口量约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全国出口量的80%。宁德市蕉城区被授为“中国大黄鱼之乡”。
事实上,宁德大黄鱼养殖发生白点病,并不是新鲜事。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只不过程度略有不同。据渔业部门粗略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每年因鱼病造成的死鱼数量大概占大黄鱼产量的20%,经济损失每年2亿—3亿元。频频发生的鱼病,让广大养殖户束手无策,成了他们的心头之患。
究竟是什么导致白点病频发?
近日,记者采访了大黄鱼人工养殖首创者、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专家组首席专家刘家富。他认为,爆发白点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黄鱼养殖网箱过于密集,水流不畅,以及常年养殖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按规定,网箱组合的最小单元为100多箱,各单元间的最小间隔为10米,连片网箱应留出20米至50米宽度不等的多条流水通道。但记者在三都澳的青澳、门头、孟澳等海域看到,这里的渔排密密麻麻连成一片。“以前只是网箱分布密集,现在连鱼苗投放密度也比以前大。”三都大黄鱼养殖协会会长杨云华告诉记者,前几年一框16平方米的网箱,一般只投放1万尾左右的鱼苗,而现在不少网箱投放量达6万多尾。
据介绍,正常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体出苗2000至3000尾最合适,可是目前许多育苗场每立方米水体出苗往往达到20000尾以上。“这样高密度养殖,哪有不死鱼的!”刘家富说,养殖区大量网箱连片分布,网箱密度过高,使原有规划的航道及流水通道被占用,水流不畅,造成海区缺氧;加上养殖户们超容量的养殖和长期投喂冰冻饵料,使残饵堆积在海中,形成黑化淤泥,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这是鱼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此,宁德市渔业协会会长、宁德市川晖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宇清深有同感。他认为,海域无序养殖、盲目扩张,造成养殖区密度过大,海水富营养化,成为白点病爆发的罪魁祸首,“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善,将来就有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白点病”。
风险规避 需要多方合力求解
大黄鱼网箱养殖是宁德当地许多农户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何规避风险,成为亟须求解的难题。
刘家富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得从源头上解决,推广连片渔排出口备案制度。
蕉城区水技站站长苏仰源认为,要为大黄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政府、加工企业及养殖户都能重视这个问题,以当前的连片渔排备案工作为契机,做好各方面工作,宁德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前景依然看好。
对此,陈宇清建议,政府应牵头制订规划,设定布局合理、适合养殖的海域,建立科学健康生态养殖示范点,控制养殖区密度,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减少污染源;各养殖区域渔排落实登记造册,养殖渔排网箱数量拆减70%,也是今后发展大黄鱼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针对鱼病突发问题,福建省专家服务团成员、蕉城区副区长苏跃中提出,养殖户必须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在因常年养殖造成海底淤泥的海域投入生石灰块,改善底质,减少底质中的病原体数量,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
在这场白点病袭来期间,宁德市渔业协会大黄鱼加工出口合作社所属的海水养殖连片备案养殖基地的养殖户经受住了考验。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宁德市出口海水养殖连片备案养殖基地,蕉城区白称潭海域养殖区。
“从苗种的投放、饲喂,饵料质量的监督、鱼病的防治,最后到成品鱼的收购,我们实施一条龙监管,确保水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片区质量监督员翁大驰告诉记者。
陈成进是白称潭海域的养殖大户,养有300框大黄鱼。“我们按照合作社的‘八统一’管理模式进行连排备案管理,在质量监管员的指导下,从源头上预防了鱼病的发生,饲养的大黄鱼、真鲷等水产品成活率达到80%以上,得病少了,养殖成本下降了20%,同时,成品鱼价格大幅提高。”陈成进说。
为促进闽东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7月,15家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联合成立宁德市大黄鱼加工出口合作社,实施“企业合作社+公司+渔排联合体+基地+标准化”出口海水养殖渔排连片备案管理模式。合作社设“三委一办”(加工出口管理委员会、备案渔排管理委员会、监督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一店六点”(1个放心渔药店、6个巡诊点)、“三片二十一联合体”(备案渔排划分蕉城、霞浦、福鼎三大片区,21个养殖联合体),带动养殖户1230户,出口备案养殖网箱8.7万框。合作社实行统一“放心渔药店”管理、统一饲喂备案饲料管理等 “八统一”管理模式,在每年5月至9月的鱼病高发期,聘请防治专家在“放心渔药店”全天候坐诊,在连片备案渔排集中区设立6个放心渔药店巡诊点,及时解决病害问题。
陈宇清也是宁德市大黄鱼加工出口合作社社长。他告诉记者,通过组建合作社,实施连片备案管理模式,使养殖户由散户型转向联合体,由无序、过度养殖转向生态健康养殖,由高密度网箱养殖转向合理规范化养殖,由鱼病乱投药转向预防结合的规范养殖。养殖户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意识的逐步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海域的污染。1230户养殖户也得到了实惠,提供出口的大黄鱼原料比内销市场价格高出1000元/吨,年收入可增加千万元以上。不仅如此,15家加工出口企业经济效益、质量管理取得双赢,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机制。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