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理日报资讯: 昨日上午8时,洱海开海节预演在即,薄云的天气,阳光在淡淡的云层间时隐时现,距预演还有两个小时,双廊镇红山半岛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近处,几十名白族妇女紧张有序地向船中回收大网,几艘载着鱼鹰的小船已集结岸边;海天相接的远方,数十艘参加预演的帆船向红山半岛驶来。
“快,快点将两艘小木船抬出来,要尽早摆放在主席台附近!”短暂的寻觅后,记者在大风帆(开海节中用作运送红山本主的大船)上找到了这次开海节民间组织者赵思恩,当时他正组织渔民向岸边搬运小船。赵思恩约摸50岁年纪,个头挺高,但眼神略带疲惫,他告诉记者,这次开海节活动中,他主要协助相关部门组织渔民进行海上活动表演,为了预演顺利进行,头天晚上,他向参加活动的渔民逐一安排任务,等一切安排就绪,已是夜里一点多。
短暂的交谈后,赵思恩又匆忙赶到红山半岛以东滩面上查看渔船和渔具的准备情况,几艘尚未归港的渔船在赵思恩的招手示意下陆续回到岸边列队。
上午10时30分,主持人诵读开海祭文,赵思恩登上大风帆组织打渔船队和独木舟队依次出海,船队出海后,赵思恩宣布大风帆扬帆出海。望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海面上扬波逐浪,赵思恩歇了一口气。赵思恩说,筹备这次开海节,从发动渔民到准备渔船、渔具,再向渔民交待活动事宜,他已经忙碌了10多天。
“时间紧、任务重,但也乐在其中!”提到开海,赵思恩深情地告诉记者,他们家和洱海的感情可深呢!从清代起,他们家就开始为海边渔民造船,至今已有整整五代人的造船史,是洱海周边有名的“造船世家”,至今洱海周边存留的木船很多都是他们制造的。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赵思恩一家几十年的发展堪称洱海周边渔民勤劳致富的典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赵思恩随岳父赵景阳辗转洱海周边村寨为各生产队造船,由于赵思恩一家手艺精、信誉好,很多生产队都来请他们造船。1984年,赵思恩投资近70万元在村里办起了造船厂,当时洱海上作业的渔船有60%都是赵思恩的船厂制造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造船业务量逐年减少,赵思恩将造船厂改建为水产品加工厂,向渔民收购鱼、虾等洱海水产品,制作成各种海鲜食品销往各地。2007年,随着双廊旅游业日渐升温,赵思恩一家开办了金海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观光服务。
“我们年年盼着开海,开海了我们的生产活动也就开始了!”赵思恩说,对于海边的渔民来说,开海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