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下药的情况下又要让鱼的免疫力足以抵抗病原的条件我说明一下
一.超低密度养殖,比方说一只4公分的小丑拥有50公升的活动空间,或者一只10公分的神仙拥有100公升的活动空间...密度越低则发病死亡机率越低
二.健壮的鱼种:比方说长期人工环境饲养下的鱼,或者手捞鱼,或者雀鲷...等强健的鱼种
三.稳定维持26度的温度,温度越高则发病机会越大(事实上海水型白点虫温度越低活性越低,这跟淡水型的白点虫有很大的不同)
四.完整的生物相:里面最好有活砂活石,让掠食寄身虫的生物控制寄身虫的数量
五.优良的水质:这是最基本的,不加赘述~~
六:异常缓慢的进鱼:比方说一个月进一只鱼存活机率绝对比一周进一只鱼高,一个月进一只鱼绝对比一个月进两只鱼存活机率高,这源自鱼类寄身虫发展的跳板理论,通常寄身虫会先在弱鱼身上找到跳板大量繁殖(通常经毒上岸长途输送来台的进口鱼都可归类成弱鱼),相对的会提高水中寄身虫的数量与密度进而感染其他健康的鱼只,然而进了鱼之後养殖密度增加,可能又因驯饵的需要大量投饵进一步的让水质情况变差影响到整缸的鱼免疫系统下降,此时又病急乱投医下了药,更进一步的破坏水质,濒临死亡的鱼刚好上西天,下药刚好变成压垮鱼类的最後一跟稻草....
以上这几个条件只要缺乏其一或其二则发病死亡机率就会攀升,由於每个人的人工环境条件差异非常大,而条件差的反而占多数,而上来发问的鱼友几乎都是无法提供上述六大条件的鱼友,少数人的经验不代表多数的实际状况,有时很难提出客观的意见,每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因果论,不同的因就会有不同的果,很难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
药物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
数百年前,尚未工业化之前,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拥有更多的绿地,更新鲜的空气与环境品质,然而因为更种病原传染病的肆虐下,有数百万的人只拥有短暂的生命,然而现今,虽然环境变差了,人类却因各种化工药剂及抗生素的发明得以延长生命,事实上现今的人类平均寿命都比百年前高出甚多,这是为什麽??任何药物不都是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吗??我相信站上的每位鱼友都曾经看过医生,打过针吃过药,然而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有因此变的更差吗??我相信答案很清楚,经过医师专业的诊断及安全的用药规范下,我们的疾病反而因用药而得以痊癒.....
在我18岁那年得过一次严重的肺炎,病到都咳血出来了,当时原本想打个针拿个药就回家了,可是医生要求我必须要住院,说明肺炎在30年前仍名列10大死因之一,希望我不要小看这个疾病,於是我遵从医属住院三天......至今我已经34岁了.....
事实上根据我的统计,整个海水鱼饲养的实际状况反而是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死的比用药下死的更多,然而这并不足以解释用药会比不用药还要来的好,因为仍有不少的鱼友缺乏海水鱼养殖经验,不了解完整的养殖知识及用药的安全规范,我们大家都不是医生也不是真正的专家,所以即使在用药的情况下,仍使得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所以对此我展开了长期的研究与实验,并提出一个严谨的做法,用一套简单且标准化的方法让大家可以轻易的复制,让大家得以利用药物的正面价值且规避药物副作用的反面效果....
那就是设立一个无特定病原的主缸,并对任何移入的生物或非生物实施检疫,避免在主缸下药让药物的副作用减至最低.
只要您的主缸养殖条件无法满足上述的六大条件,寄身虫大规模的感染的机率都相当高,设立一个无特定病原的主缸,并对任何移入的生物或非生物实施检疫,所采取的方法即是病原截断法,可以百分百的截断特定的寄身虫病原来增加鱼类存活的机率,然而鱼类的死因并非单单只有寄身虫因素,仍有其他的原因,长期饲养的话建议仍需要尽量满足这六大条件,把死亡机率降至最低....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