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武夷新闻网资讯: 近些天,傅少根忙得实在有些透不过气。每天天一亮,他就要从池塘里捞起300公斤左右的鱼,到县城的各个市场上去卖。忙完了卖鱼这摊事,他又得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因为170多亩水域的鱼,还等着他去照料。虽说累,可眼看5月上旬刚投放的鱼苗转眼几十天后就能上市卖钱,他打心里觉得,累得值。
傅少根说,他之所以大面积养鱼,能把养殖效率提高,源于光泽县实施了“一尾鱼工程”,大力推广标准化水产养殖。
数据对比引决策
光泽县山清水秀,全县有110多条溪流,200多条泉涧,中小型水库25座,水域总面积达11.2万亩,且水和空气质量,分别达到国家2级和1级标准,非常适合搞淡水养殖。可长期以来,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个县的水产养殖一直在低水平、低产量上徘徊。
2008年5月,省海洋渔业局在三明市清流县召开全省淡水渔业开发现场会,清流县透露的一组渔业数据让光泽县的决策者们开始坐不住了。清流县土地面积比光泽小,人口不相上下,但2007年渔业产量超过1万吨,产值达1.5亿元,渔业养殖户户均收入2.8万元。而光泽2007年的渔业总产量仅0.29万吨。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那次会议结束后,该县迅速成立了专题组,就光泽如何打造淡水渔业强县这一课题进行调研。他们发现,光泽不仅水产养殖潜力巨大,而且近些年水产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群众对养殖的热情也相当高。放着眼鼻子底下的好项目不去好好抓,这无法向当地的老百姓交待。于是,定方案、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各种鼓励优惠政策,并很快上升到“一尾鱼工程”高度,与“一只鸡”、“一片烟”、“一根竹”等工程并驾齐驱。
标准改造初见效
要打造渔业强县,就必须改变低产、低效的现状。
光泽县的沙滩地、山垄田和废旧的甲鱼池都不少,可改造的空间很大,加上对每亩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省里补助1500元,县财政补贴200元,乡、村还可适当配套一点等优惠政策的刺激,该县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标准化养殖水面就猛增了近1000亩。到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水面,已从2007年的6600亩,增加到9800亩。
大好形势下,渔业还衍生出其他产业。去年7月,叶松光把杭川镇罗家湾农场一个约3公里的狭长山谷租了下来。这里离县城9公里,有耕地及荒山、荒地530亩,条件优越。于是,叶松光在这里建立了集高标准水产养殖与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亿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眼下,这里的水产养殖水面已达100亩。
溪清鱼肥人欢笑
除了各种类别的标准化改造外,这一二年,光泽县水产养殖还出现了另一个亮点,就是利用天然河道放流增殖。
光泽位居富屯溪源头,溪流多、水质好。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电、毒、炸鱼现象泛滥成灾。一时间,不少人开始向往用柴刀都可劈到鱼的年代,他们开始寻找对策。
先是3年前,止马镇水口村村民每户出资10元买鱼苗,并组建护鱼小组、制定《乡规民约》来加强河道监管。河里的鱼长大后,大家一起打捞平均分配。水口村的做法成功后,引来不少地方效仿,仅这一二年,全县河道人工放流增养的水面,就达到1800多亩。
今年,李坊乡李坊村的做法,更让人眼前一亮。李坊村河流是穿村而过的,村民排列河道两旁居住。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民们用水瓢都能从河里捞到鱼。可随着电、毒、炸等捕捞手段的泛滥,那种“水瓢捞鱼”的场景,只能成为回忆。去年7月,县里组织一些重点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河道养殖经验,又让他们看到了回到从前的希望。村里抓住县农业局在李坊村河段投放6万尾鱼苗的机会,组织人员到各家各户宣传,并得到当地派出所的协助,对电、毒、炸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效,今年3月,由村里老年人协会牵头,对河道实施会员制管理,严禁电、毒、炸等违法行为,会员每年只要交100元就获得河道内的垂钓权。目前,这个村已有36名村民成为正式会员。
好山好水养好鱼。光泽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养出的鱼倍受消费者青睐。为了保护好“光泽鱼”的特色优势,去年底,光泽县农业局向当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大武夷溪鱼”商标,该县还与“圣农”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依托该公司开发鱼丸、熟鱼片等鱼肉食品。
政府有决心,群众热情高,鱼的销路又不愁。光泽渔业的明天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