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鱼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似乎得心应手。在韩日非主流电影里,常见的场景是,一个穿得怪模怪样的后现代青年,酷得要死,一天到晚也没半句话讲,却会在晚上回的到家以后,一边跟鱼缸里的小鱼喂面包屑,一边说心事,比如说:“今天在涩谷等地铁的时候,真想一下跳下站台啊”等等。鱼缸的孤独特性,似乎已经被打上了典型的标签。想想也是,很少有宠物像小鱼那么安静的,也很少有什么东西,像鱼缸那样,只要一出现,就叫人觉得心下突然的一阵寂寞感。
曾经听一个朋友讲,特别害怕的几类人当中,就包括有喜欢养鱼的中年怪叔叔。那些叔叔一般在机关里上班,一整个上午,也许就拿着一包鱼食站在鱼缸前面喂鱼,一副老谋深算深不可测的样子。同样是安静的场景,同样是孤独而单调的感觉,如果配上玻璃幕墙变色的反光,一幅后现代社会紧张、对立、寂寞的图画就浮现出来了,那时候谁要是推门进去,猛然间跟鱼缸里的某条鱼四目相对,想不被吓一大跳都很难了。
一般说来,我们所见的鱼缸,大致上都是些玻璃的广口瓶样式。作为不与人类有交流和沟通的宠物种类,养鱼从一开始就符合了后现代主义机械、冰冷、简单的特性,很难想象一个养狗的人比较阴郁,养鱼的人却很有可能是。广口瓶看似表达了接纳、交流的感觉,却因为有了水面的阻隔,根本就分成了两个世界。这也是后现代的特点之一,交流看起来很顺畅,并且,也很有可能,却在实际上是被屏蔽的。所以,这也应该算是生活的经验之一,看到养鱼的人,是不是就应该离他远一点呢(呵,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歧视养鱼人的意思,但据说,在所有养宠物的青少年里面,惟有养鱼的,在性格上内向的可能性最大。
前段时间在花鸟市场,更是看见一种非常让人觉得害怕的鱼缸。那种鱼缸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植物,有土壤,植物的根却延伸到下半部分的鱼缸里,浸在水中,鱼就在那些植物的根之间游来游去。据说,这样的花盆跟鱼缸的组合,只需要有点阳光,就可以永远的各自生存下去了,不需要照顾,不需要饲养,不需要换水,什么都不需要,完全是一副后现代主义坚硬、个体的样子,把这种鱼缸买回家的人,该是怎样懒惰、自私而冰冷的人呀?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族资讯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