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郑州日报资讯:
在黄河边长大的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第四组农民李书伟,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15年前,他总结了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鳖仔,再把小鳖放入鱼塘进行鱼鳖混养的一整套经验,成了当地自学成才的“科技示范户”。
初次试养失利
李书伟从小就爱动脑筋,对事物好奇。1994年春天,只有20岁的李书伟在黄河里捕鱼时,逮住了几只野生鳖。当时,这种鳖在市场上很少见,价钱也贵。他突发奇想,如果把捕来的野生鳖进行人工繁殖,再放在鱼塘里喂养,岂不是多了一条致富门路吗?
于是,李书伟买来砖和水泥,垒了5个20米见方、1米多深的池子,池中心露出一个土堆,作为繁殖鳖的场所。以后,他捕鱼时经常捕到鳖,他就把六七只母鳖和1只公鳖放在一个池中,让它们自然授精。这年4月,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时,老鳖自动爬到土堆里下蛋。
这一年虽然得到不少鳖蛋,可由于没有技术,孵化出的小鳖并不多。出壳的鳖仔放入鱼塘不久,就趴在池边不动了。这下可把他急坏了,赶紧找专家来看,原来鳖得了白底板病,相当于败血症,主要是水温引起的。
面对一只只死去的小鳖,李书伟意识到,必须用科学知识来繁殖才能成功。
科学繁殖成功
从此,李书伟处处留心学习养鳖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他还积极参加村里在石桥小学举办的农民水产养殖培训班……
李书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养鳖中,细心观察鳖的生长特性,科学喂养。
60多天后,一枚枚鳖蛋开始破壳,一下子繁殖了1300多只鳖仔。
接着,李书伟开始鱼鳖混养。他把原先的鱼塘四周砌上石板,还垒了防逃墙,把繁殖的鳖仔全部放入鱼塘里。
鳖喜欢吃鱼、虾类东西,李书伟就每天到黄河和水塘里捕捞,还搭配喂些青菜、野菜、南瓜、葫芦、黄瓜等纯天然物品。为防止鳖生病,他还适时喂些药物,做好预防工作。
李书伟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一整套自然与人工繁殖养鳖经验,每年生产出三四千只鳖,由于肉质好,味道鲜美,大多批发到市内水产市场,成为抢手水产货。他还和别人联手办起了渔家乐饭店,鳖成了餐桌上一道无公害特色佳肴,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李书伟依靠科学发家致富,鱼鳖混养经验得到了市、区、镇的重视,他的鱼塘被定为“郑州市鱼鳖混养基地”和“惠济区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他曾多次被评为“青年经济拔尖人才”、“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致富奉献爱心
李书伟用自己的智慧勤劳致富后,没有忘记众乡亲。在他的影响下,周边相继有20多个农户也养起了鳖。饲养中出了问题,只要找到李书伟,他都及时赶去查看,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帮助解决问题。
说到今后的致富前景,李书伟向记者透露了他的发展规划:“我已在黄河滩区租了30亩地,还投资8万多元,挖鱼池、架电缆、买机械,发展鱼鳖养殖,以加快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