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摘自09年6月《水产前沿》报道:
肥水产业,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悄然兴起。从传统的无机肥、有机粪肥到现在污染小、利用率高的有机和无机复合肥,还有一些兼具改水功能的“微生物类肥水产品”。肥水产业也迎来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时期。然而,问题与机遇同在,肥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诸多不足,笔者试图就其中一部分问题作出阐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产用肥的分类尚未统一,本文以“肥水类产品”统称。
区域造就的市场
华南和华中地区不同的养殖模式和水质,造就了不同的肥水类产品市场。
据了解,在华南地区肥水类产品主要用于虾和名贵鱼类的前期培水,后期以稳定藻相而不是培养藻类为主。但对于华中地区大水面养殖花白鲢等滤食性为主的鱼类来说,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花白鲢提供充足的食物。
施肥的目的不同,也使得华南和华中的肥水类产品市场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维烈告诉笔者,华中区域肥水和调水产品的市场大约各占50%,但华南区域调水产品的市场就要大于肥水产品的市场。
据了解,在养殖花白鲢时,养殖户施肥更为讲究“肥料系数”,即一斤肥长多少斤鱼,对此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监吴建军认为,决定鱼体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肥水培藻养鱼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养户应对促生长的效果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厂家林立品牌寥寥
据了解,无论是华南还是华中,几乎每一个药品和非药品包括饲料厂家都有自己的肥水产品,但品牌厂家却寥寥无几。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大概有上千厂家生产肥水产品,其中湛江大概有400-500家;在华中地区,除去非专业厂家,专业从事肥水产品的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也有200多家,年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
一家渔药企业的负责人坦承,有需求就有市场,因为有养殖户需要肥水产品他们也就提供一些,如果不做的话反而有种不入流的感觉,至于配方,多是找一些“专家”制定后就生产。肥水效果倒是有一些,但效果能有多大就很难知晓了。
有人认为,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于生产肥水类产品的门槛太低,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据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喻秉华介绍,如果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肥水产品,其配套设备的前期投入大约在100万元左右,实际上门槛并不低。
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荣克明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目前这种局面:“做的人多了必然会出现产品和技术参差不齐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它也会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任何一个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再说水体对养分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水体对养分的需求又有很大的差异化,所以这也是市场的需要。”
缺乏标准肥水产品沦为价格竞争
众多的生产厂家使得行业的竞争也尤为激烈,但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价格而非技术的竞争。
“实际上肥水产品是有很高技术含量在里面的。” 武汉一家生物公司负责人Z对笔者说道,“像水体中藻相和菌相是双向平衡的,另外不同生物所需求的藻类也不同,如何维持水体藻相和菌相的平衡,如何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的配方,培养养殖生物所需的藻类,这都要花大量的功夫在里面。”
但是由于肥水类产品尚无行业标准,都是厂家根据自己的企业标准生产,产品的优劣无法判断,据了解,各个厂家的同类产品生产成本甚至可以相差1-2倍,市面上肥水产品的价格每吨从几千到几万元的都有。
一家肥水产品生产厂家的负责人无奈地说道,由于缺乏标准,养殖户很容易用到假冒伪劣的肥水产品,进而对整个肥水产品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至于标准的建立,广州市慧洋水产药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雄伟表示,肥水类产品的标准建立可以借鉴农作物的施肥标准,限定产品里面的成分和含量,“这样大家的成本就在同一起跑线上,行业也才能逐步规范起来”。
鱼目混珠扰乱微生物类肥水产品
据了解,现在市面上“微生物类肥水产品”众多,但不同厂家对此类肥的叫法并不统一:生物肥、微生物肥、生物渔肥、生物有机肥……
据广州市三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兴回忆,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到肥水产品当中,广东地区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的。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喻秉华告诉笔者,在2002年左右,公司也开始涉入“微生物类肥水产品”。
喻秉华介绍,所谓“微生物类肥水产品”主要由有机、无机、微生物、微量元素四部分组成,在不同的水体,这四大块的比例也有所改变,有的水体对无机要求高些,有的可能对有机要求高些,有的对微生物要求高些。
Z认为微生物类肥水产品的出现会逐渐取代传统的化肥养鱼,“微生物类肥水产品在施肥养鱼中占的比例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大部分人还是在大量的将化肥、农家肥直接倒入水体,这势必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我们的目的就是取代化肥和农家肥养殖”。
“随着大家对微生物类肥水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这几年微生物类肥水产品的市场在不断扩大。” 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胜回忆到,“在2003年公司只卖了700多吨,2004年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配方卖了3000多吨,2007年已经达到了1万多吨。”
周胜坦言,微生物类肥水产品在目前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和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类肥水产品的价格还是比较贵,是传统肥料的2倍多,另外在市场上有很多鱼目混珠的产品也打着微生物的概念,给微生物类肥水产品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个看法是,导致微生物类肥水产品价格偏高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由于产品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中间环节,还没有做到厂家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有一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拿走了,这样一来,到用户手上的价格自然就偏高。
实际上,Z所在的公司在微生物类肥水产品的营销模式上一度采用的是直销模式,但据Z透露,公司已在营销模式上做出了一些调整,“直销也有其瓶颈,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员,终端大型的客户被你占领的同时也失掉了其它一些相对较小的客户”。
2009年4月18日,在“第五届全国大水面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上,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其大水面的客户悉数请到场,据公司市场总监周胜解释,“也是想改变营销模式,公司人员只是提供技术服务”。
产业需政策引导
对于肥水类产品产业的市场,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宜兵给笔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内陆可养水面2734万公顷,已经开发536万公顷,以每公顷每年投入量1500千克计算,已开发的水面年需求量至少为804万吨;我国滩涂总面积217万公顷,已经开发16万公顷,以每公顷每年投入量1500千克计算,已开发的水面年需求量至少为24万吨。
荣克明告诉笔者,在华中地区可以施肥的面积大概有2000多万亩,其中湖北池塘和大水面就有1000万亩,湖南、江西、安徽加起来大概也有1000多万亩。
由此看来,肥水类产品应该有着很大的市场,但据笔者了解,现在还没有大的资本进入到这个产业,各厂家的年生产能力大的也不过在1-2万吨左右。
问题的焦点在于国家现在对施肥养鱼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政策的不明朗使一些厂家存在这样的担心:“施肥养鱼多多少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旦国家说禁止施肥养鱼的话该怎么办?”
一位厂家的负责人G认为,国家应按水体的功能进行区划,“如果是非养殖水体就不要承包给养殖户,确保里面什么肥都不用;如果是养殖水体,那就用一些更环保更安全的肥料”。G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汽车,有汽车就有尾气,但你不能说因为有尾气就要把全世界的汽车产业全取掉,也只能是怎么尽可能减少污染”。
“可以先让市场淘汰一些没有技术和实力的厂家后,国家再出台一些标准来进一步的规范,当然,这里面的关键还在于国家的政策如何引导。”G说道。据了解,湖北现已对一些大型水库、生活、备用水源禁止使用所有肥料,对养殖水体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引导使用利用率高,污染小的肥水类产品。
Z认为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把肥水类产品的利用率提得更高,“一是原料本身,比如哪些有机质是不能溶解、不能被利用或利用率不高的;二是微生物这一块,能不能筛选一些更有效的菌种;三是能不能采取一些化学的方法,比如说利用表面张力,使产品的沉降速度更慢,沉降速度慢它的利用率就高。利用率高了,对水体的污染自然就小了”。
(应要求,文中部分人物采用化名。)
作者:王刚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渔药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