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凤凰网资讯:
6月25日,武汉大学学生陈思全主持研发的科技产品“壳聚糖生物医用膜”被本土一家生物公司以170万元收购。此前,陈思全的师哥吴斌研制出的面膜状创可贴“纽绿特”获得了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促成这两桩交易的,是从废弃小龙虾虾壳中提取的甲壳素。
“事实上,这两名学生只是点燃了小龙虾产业深度开发的导火线。”6月25日上午,武大教授、中国甲壳素首席专家、武汉市政府参事杜予民告诉记者,“相关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目前,至少有5家与小龙虾产业相关的湖北水产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上市路演。”
湖北小龙虾产业链引爆的资本大战,一触即发。
一种名为小龙虾的水产品,不光在大江南北乃至海外餐饮市场上掀起一场“红色风暴”,还壮大了潜江乃至湖北的小龙虾产业。
据统计,潜江去年龙虾产业总产值超过13.17亿元,出口创汇6200万美元,潜江由此成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城。
当湖北的相关企业还在忙乎小龙虾产业链中的食、养殖、虾仁加工出口时,湖北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水产”)决定向产业链的下游进军,从虾壳中提炼“生命第六要素”——甲壳素。
据湖北省政府参事洪可柱介绍,每只小龙虾的可食比率为20%到30%,还有70%到80%的部分(主要为虾头和虾壳)作为废弃物抛弃。仅湖北省一年废弃的虾头、虾壳多达几十万吨。
“而虾壳废弃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甲壳素、蛋白质和碳酸钙。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旦对废弃的虾头、虾壳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其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将近100项,转化增值的直接效益将超过千亿元。”杜予民告诉记者。
2008年,“华山水产” 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研发中心,投资5500万元,上马甲壳素深加工第一期工程,每年可消化2.5万吨虾壳,提炼1000吨氨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新增年产值3亿元,是湖北省第一家利用虾壳废物进行深加工的企业。
也是在这一年,“华山水产”董事长漆雕良仁结识了前来调研的杜予民教授。杜在甲壳素研究领域的名气,酷似杂交水稻界的袁隆平。
二人一拍即合。漆雕良仁立马决定与杜予民合作,生产甲壳素系列高科技产品壳聚糖、壳寡糖及衍生产品。
其后,“华山水产”上马甲壳素深加工第二期项目,处理废弃虾壳能力达10万吨。预计2011年6月完工,项目年总销售收入将达24.26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甲壳素深加工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
“华山水产”不满足产业的成功,开始谋划上市。
据漆雕良仁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资产评估,“一旦顺利改制,将争取近快上市”。
“华山水产”的宏图,引起了近邻的国有投股企业——武汉市农业集团的关注。今年初,该集团投资3000万元,参与“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项目。近日,武汉市农业集团表示,将追加2000万元投入,以加快该公司上市进程。
据湖北省水产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小龙虾加工企业有27家。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5家,年加工能力超10万吨,加工出口近4万吨,创汇近3亿美元。
“潜江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有两家企业进入了2009年湖北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其中,年加工2.5万吨、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的‘华山水产’划入了第二类培育类企业的范畴。”潜江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
据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湖北出台的培育扶持重点企业上市计划已引发多家小龙虾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的上市躁动。
前不久,湖北天佳集团对外宣布,以集团怡盛公司“天佳”牌龙虾作为上市责任主体,邀请清华大学著名教授于宝刚出任上市工作的高级顾问,对怡盛公司商业计划书的制定、上市战略伙伴的选择及上市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
另一龙头企业——武汉康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表达了上市的意图。德炎水产董事长、总经理卢德炎表示,企业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股票上市,
但业内人士认为,已被列入湖北上市计划名录的德炎水产有望抢到第一张入场券。
早在前年,湖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就表示,包括德炎水产在内的10家企业有望上市。其中,至少有5家企业在2008年可实现上市,但突发的世界金融危机,阻碍了10家企业的上市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