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苏州日报资讯: 昨天,1030万尾花白鲢、草鱼、鲫鱼的鱼苗被放流进市区的内河中。这些“清洁工”,将承担起清除蓝藻等任务。而通过8年大规模人工放流,咱身边河道里的野生鱼已开始明显“回潮”;据估计,8年间总量增加约1倍。
昨天放流的1030万尾鱼苗中,花鲢、白鲢各400万尾,草鱼200万尾、鲫鱼约30万尾。它们分别被放流进相城区、吴中区、园区和高新区的水域中,实现内河水域的全覆盖。而今年全市市区二级在内陆水域和长江水域,已放流和将放流的鱼苗达到9000万尾、投入资金181万元,阳澄湖和苏州太湖投入放流资金100万元和500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和往年内河放流不同的是,今年花白鲢所占的数量比例从约60%提高到80%,此外还首次引入了民间资本。市渔政站副站长尹维介绍,调整放流鱼种结构的目的,是为达到生物治理蓝藻等目的,调优内河水质及生态平衡。记者在现场还了解到,放流的鱼苗都来自省级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是由长江内的亲本培育出的子一代,因此天生体质就比较优良;而且,昨天放流的鱼苗规格都偏大、体长达到约5厘米,所以它们的成活率较高,预计能达到50%至60%。到年底,像吃藻类的花白鲢体重就能达到近500克,喜食水底有机碎屑的鲫鱼体重也能达到约100克。
从2002年起,各级相关部门就开始组织在内河的大规模人工放流鱼苗行动;今年,已是第8个年头。因为水系间互通,这些“清洁工”会从放流的外塘河、湖泊等水域,游进内河河道等地方。市水产站的专家认为,内河鱼量最近8年间很可能增加1倍。他分析说,排除人工养殖的,我市范围内的内陆淡水鱼类的捕捞量2002年为12520吨,而去年已增加到19898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