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半岛晨报资讯:作为大连地区出口创汇的优势品种,河豚鱼在今年将可能受国际贸易寒流所困,年出口量预计缩减50%以上。昨天召开的2009中国大连水产品流通(采购)大会上,有参展企业呼吁适当放松“河豚鱼禁食令”,并表示,“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已经令河豚鱼产业步入临界点。”
优势出口品种遭遇寒流
“受金融危机影响,日韩等国对河豚鱼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价格一降再降,由原来的4000日元/公斤降至2000日元/公斤。”一家参加大连水产品流通(采购)大会的水产企业代表告诉记者,日韩等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其国内经销商与中国企业的经贸合作,占我国水产品出口重要份额的河豚鱼出口贸易受到重大影响。2007年,我国出口河豚鱼总量5500吨,2008年减至4000吨,预计2009年河豚鱼出口将有可能缩减50%以上。
目前河豚的养殖主要分布在沿海10个省市,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和福建为主要养殖省份。目前中国可部分食用的4种河豚鱼,恰恰是大连主产品种。大连的河豚鱼,已成为继对虾、裙带菜、杂色蛤、扇贝之后又一个出口创汇地方优势品种。
吃养殖河豚不需“拼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豚鱼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就攀升至每吨25万元的高价。由于不能在国内流通,除定点料理店准许经营活体河豚之外,我国每年河豚鱼几乎全部销往日、韩等国。而日韩知道中国“禁食令”,不仅在收购价格上一降再降,对河豚鱼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河豚鱼素来以肉鲜味美和高蛋白、低脂肪等健康因素受到国际市场推崇。但因为其具有毒性,一般的企业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及养殖瓶颈等而使得产量一直不高。”一家参会企业负责人介绍,事实上,野生河豚鱼已经非常少见,而养殖河豚鱼毒性已大大降低。
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方面介绍,我国河豚鱼研究与韩、日等国几乎同步,近年来其营养开发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达到接近完善的水准。2005年,国内第一条河豚鱼加工生产线在大连庄河开工运营,这条生产线的毒素安全指标仅为0.04微克,是国际通用标准的16%。
呼吁“解禁”洄游国内市场
早在1990年,卫生部颁布《水产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河豚鱼不得流入国内市场。1995年,卫生部允许在浙江和上海率先开展鲜河豚鱼的“人体试食试验”。次年,大连、沈阳共9家餐饮单位被允许在辽宁省食品监督检验所的组织下销售河豚鱼。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曾被业内乐观地认为是“河豚鱼解禁前奏”。不过最近相关部门表示,尚无信号表明近期或年内能够完成河豚鱼的解禁动作。
目前严峻的贸易形势使河豚鱼出口产业处于崩溃边缘,养殖户面临市场低迷、出口受阻和产品积压的重重困境,与之唇齿相依的数万渔民的生存也受到严重威胁。“转战国内”看来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业内人士呼吁设立河豚鱼连锁经营试点,对河豚鱼专职厨师颁发专门的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这些举措的前提当然是严格监督、管理去毒加工的河豚鱼,不能随意流通。”
“大连已有数家餐饮店将河豚鱼作为试食试验菜品之一,依照省地方标准进行加工烹饪,没有发生过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市海洋渔业协会方面表示,这为有条件开放国内试食范围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