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原
在我国淡水鱼鱼体中发现的肤霉有十多种,但最常见的属于水霉和锦霉两属。
症 状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向鱼体伤口侵入,并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又称“生毛”或“白毛病”。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患病斑点叉尾,尾部生着大量霉菌丝
患肤霉病的白仔鳗胸鳍部位生着小霉菌
流行情况
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现,全国各地养鱼地区均有流行。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没,各种养殖鱼类,从卵到各种年龄阶段都可感染。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搬运时造成鱼体外伤,以致霉菌侵入伤口而引起发病。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水温上升到18°C左右开始,此时的水温最适宜于水霉菌的生长繁殖。在亲鱼产卵后,水霉菌先在未受精的鱼卵上生长、繁殖,因此在受精的鱼卵上常可镜检到有萌发的菌丝体,使鱼卵胚胎发育中途死亡。特别在阴雨天,水温低(15~20°C)时,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感染水霉而死亡。
诊断要点
感染了水霉的病鱼或鱼卵,由于外菌丝长满成棉絮状,故肉眼就可以诊断。
防治方法
(1)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2)生产操作时要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能预防此病发生。不要收集受伤的鱼作亲鱼。
(3)养鳗池发病时,可采用亚甲基兰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3毫克/升的浓度。
(4)用4/10000的食盐和4/10000的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或1%~3%的失言水浸溶5~10分钟。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图谱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