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新华网资讯: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渔民李宝昌日前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600多万尾(头)海蜇、对虾等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船上的海蜇苗是政府出资为渔民购买的。“现在多投放,到7月底时产量肯定会增加。”他笑着说。
不仅在辽宁省,在江苏省和福建省的沿海也进行了增殖放流。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跨省区联合大规模海洋增殖放流活动。
从事捕鱼行业27年的李宝昌目睹了当地海洋资源枯竭的过程。“现在海里的生物与过去比少得太多了。”他说:“渔获量只有上世纪80年代的1/10左右”。
目前,仅李宝昌所在的葫芦岛市就有74个渔村,渔业人口近10万人,而他们捕鱼的海域都在并不算广袤的辽东湾——它的面积只有1.9万平方公里。
但是从2005年开始,这种糟糕的情况开始出现了改观。从这一年开始,辽宁省开始向辽东湾沿海放流海蜇,而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另一方面是希望渔民们能增加收入。”辽宁省水产苗种管理局副局长林军表示,“因此我们选择了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海蜇作为投放品种”。
李宝昌表示,渔民们都十分感谢政府的举措,这给他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据他介绍,自从政府放流海蜇后,其产量增加了三成左右。由于海蜇的收购价格由以前的10元/千克左右上升到36元/千克,一艘渔船每年可以有5万元的收入,比以往增加2万多元。因为海蜇的捕捞期只有1-2天,所以当地渔民称之为“捕捞一天,生活一年”。
一同受益的还有当地的育苗企业,李宝昌船上准备放流的部分海蜇苗就来自当地的兴城兴达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樊长斌说,他的企业现在年产海蜇苗3000多万头,其中2200万头被政府购买进行放流。辽宁省人民政府出示的一份数据也显示,在2005年-2008年的4年间,海蜇年均产量达到4万吨,总价值2.69亿元。而政府的花费总共只有1781万元,投入与产出比达1:16。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海洋增殖放流的力度。”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李志军表示,“今年辽宁省出资1100万元用于增殖放流工作,比上年增加了300万元。”但他也承认,与海域的承载能力相比,这些钱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增殖放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希望能够有更多资金投入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